周跃民自弹自唱为大家助兴。
“我爱这灰色的城市,灰色城市看得见自己足迹,我爱这彩色的城市,彩色城市流淌着我们汗滴……”31岁的周跃民怎么也没有想到,卖凉皮的他能够成为闭塞家乡走出的第一位“明星”。出生于河南省濮阳县子岸乡鹿城村的他,先后“京漂”“广漂”,后来回到家乡省会,支起小摊儿卖凉皮。都市村庄是他的家,在那儿他曾执着于自己的
音乐梦想,靠着自创歌曲《都市的村庄》一度成为媒体的宠儿,人们称他“凉皮哥”。当繁华尽褪,周跃民面临现实压力,不知梦归何处。
特别的演出 2月3日,正月初四,阳光洒在距离濮阳县城30多公里的一个小村庄——子岸乡鹿城村,这里是记者阔别十几年的家乡。
此次回家是为了“启客”。这是河南许多地方都有的风俗,新盖房子的人家要摆席宴请亲朋好友。热菜凉菜上了桌,酒过三巡之后,一间年轻人聚集的房间传来了吉他声。
还没有装修的毛坯房是他的舞台,一把破吉他,他演绎许巍的《蓝莲花》,有模有样。“观众”们借着酒兴大声叫好,同村的小媳妇掏出智能手机 ,没两分钟 ,其他“吃席”的人就放下手中的筷子,挤向这间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
大家的热情让演奏者有点不好意思。后来记者才知道,弹吉他的这位叫周跃民,人送外号“凉皮哥”,在郑州算得上是“网络红人”,多次上电视。就在“启客”前,河南电视台还专门来到这里,想把他作为“郑漂”的典型宣传。
年少追梦路 2002年辍学后,周跃民和村里其他早早辍学的孩子一起,离开濮阳老家前往北京。“在北京打拼不容易,住的是集体宿舍,攒钱根本不现实。”尽管如此,车水马龙的大都市还是唤起了年轻的他对梦的渴望。
“听到地下通道里唱歌的歌声,我就想学。”自己买琴谱,自己练习,音乐世界让年轻的周跃民做出了他人生最疯狂的决定。“在首都机场附近和3位琴友合租了一套平房,每天弹琴。缺钱了,就到地下通道里唱两三个小时,一天挣几十块钱。”他说。
现实终归是现实,考虑到家人,周跃民最终离开了北京,前后去深圳、江苏打拼,但他最终为了家选择了“放弃一线城市”,回到郑州。
都市的村庄 没有学历的他在郑州生活不易,想来想去买了辆车,卖起了凉皮。一辆三轮车、一张小方桌、几个凳子、装着调料的瓶瓶罐罐,是他谋生的全部工具,干一天可以得到百元左右的收入。
柳林、陈砦、柿园……郑州的许多城中村,周跃民都曾光顾过。住过多少个地方,搬了多少次家,周跃民已经记不清了。
即便如此,他还是挚爱着都市的村庄:“房租便宜,生活便利,尽管这里条件不够好,但是它是很多外来人梦想开始的地方。”
这里也是周跃民梦延续的地方。在这里,他写了献给曾经的她的《情人》,还有《郑州郑州》《寻找的力量》《都市的村庄》等。这些讲述蚁族快乐和忧伤的歌曲,伴着他追梦的执着经过网络传播,打动了许多都市漂泊者。
无奈的现实 梦想终究是梦想。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就在周跃民为全村人弹唱的间隙,他不断张望着坐在外屋的父亲。“他偏瘫了,手脚不太利索,也不大认人了。”他告诉记者。
周跃民家并不富裕,除了种地外没有任何经济来源。他有两个哥哥,二哥常年在外,照顾父亲的责任一直都在大哥身上,这让懂事的周跃民很愧疚。
“现实很残酷,靠玩音乐吃不了饭。”他无奈地笑笑。但面对记者“过了年还回郑州吗”的问题,周跃民犯了难:“再说吧。”
更让周跃民感到迫在眉睫的是自己的终身大事。许多从小一起长大,按部就班守在村里的人已为人父,过起了富足的小日子,这让一直在外追梦的周跃民显得格格不入。“在农村像我这么大的都成家有孩子了,而我到现在啥事也没干成。”他叹了一口气:“就当看了场风景吧。”
文/图 记者 周晓荷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林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