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是市民对食品安全关注度的与日俱增,一面是各类"食品安全门"的频频打开,食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市人代会上,代表们"把脉问诊"食品安全。
青岛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孙利国代表:
用严刑峻法保障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领域出现的种种问题暴露出监管体制机制的滞后,以及法律法规的不完善。
应当以改革为契机,用颠覆性的理念和前所未有的监管措施,整合资源,理顺权责,提高监管效率。"机构改革牵扯多方利益,阻力可想而知,但我们必须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冲破阻挠,整合资源,实现更优的机构设置,为食品安全打造一支强有力的监管队伍。"孙利国说,目前,我市已经完成了市级层面的机构调整,今年将实现监管重心下移、关口前移,把全市镇(办)和部分大型农贸市场监管所设立到位,把村(居)协管员配备到位,让基层 "兵强马壮",构建横到边、纵到底的监管机制,筑牢食品药品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孙利国说,重拳方有效,重典才治乱,食品监管应当加强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加大大案要案的联合查办力度,严惩重处违法犯罪行为,以最严的监管措施,彻底扭转我市的食品药品
安全现状,切实保障老百姓"
舌尖上的安全"。
青岛市农业科学院院长万述伟代表:
没有标准化就没有食品安全保障 造成我国目前食品安全现状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大市场与小生产"之间的矛盾,一大批小、弱、散生产企业依靠的小作坊式的生产模式,存在极大的食品安全风险。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就是推进标准化。
"没有农业标准化,就没有食品安全保障。"万述伟建议,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为重点,推进农产品清洁生产、节约生产、安全生产,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努力使生产、经营每个环节都有标准可依、有规范可循。
"坑挖多深、土盖多厚、水浇多少、化肥施多少,怎么包装、如何运输、怎样储藏……等这些环节都有了标准,食品的生产就变得简单而安全了。"万述伟说,在实施标准化的同时,要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把推进农业标准化与发展农业产业化结合起来,加快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促进优质农产品生产发展,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即墨老酒有限公司总经理杜祖远代表:
补齐农村食品安全"短板" 当城市食品安全在公众关注下呈现出不断好转的迹象时,农村却正在成为问题食品的 "卸货场",过期、假冒、伪劣食品在乡村普遍存在。农村已经成为
食品安全监管的薄弱环节。
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农村食品安全意识较为薄弱,二是销售终端道德底线和社会责任的缺失,三是执法部门监管机制的短板,基层食品监管部门人力、物力和专业鉴定技术水平有限,使得农村地区的食品安全监管力度远远低于城市。
杜祖远建议,开展广泛、深入、持久的食品安全宣传,向农村群众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强化食品
安全理念以及针对食品安全问题的依法维权意识。对乡村销售网点进行定期拉网式摸排整治,既要从道德和信用的角度积极鼓励、支持优良经营主体的经济行为,也要加强农产品和食品安全执法力度,对涉及食品安全的犯罪行为,加大惩戒力度,起到警示作用。在政府主导下建立统一标识的规范经营小商店,直接向农村消费者供应质量安全的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