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垃圾”
截获256吨芳烃化工品 2013年7月,
青岛海关立案侦查一起走私进口固体废物案,涉案商品为14个集装箱的液态“洋垃圾”共计256吨,案值80余万元。吴某某委托某贸易公司申报进口一票化工产品芳香烃,青岛海关现场查验后发现疑点,经权威部门化验鉴定,实际货物为芳烃化合物溶解石油沥青类物质形成的混合物,属于国家禁止进境固体废物。吴某某指使他人变造鉴别报告 ,将鉴定结论“为固体废物”改为“不是固体废物”,企图逃避海关监管、蒙混过关,被当场查获。
芳烃化工品与石油沥青类物质混合形成的“洋垃圾”是油类物质提炼后的下脚料,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废物极易造成水源严重污染,属于较为隐蔽和潜在的“污染源”。
农产品走私
走私13.88万吨花生芝麻 青岛海关在侦办一起保税花生走私案时发现,部分企业花生库存、加工量远超过其申报进口数据,在对出入库清单等单证进行核查后,获取其利用边贸渠道走私花生的证据。2013年3月,青岛海关开展专项行动,共抓获犯罪嫌疑人28名,该案涉案花生、芝麻等农产品共计13.88万吨,案值13亿余元,涉嫌偷逃税款3亿余元。经查,犯罪嫌疑人指使境外供货商将印度、非洲等地花生、芝麻运至越南海防等地,经过分拆后,组织广西凭祥等地边民将农产品走私进境,并直接在当地销售牟利。
青岛海关在破获该案的同时,发现了涉及全国范围内26起涉嫌农产品走私线索。
团伙走私
汽车枪支毒品“打包”走私 2013年10月,青岛海关立案侦查一起涉嫌走私进口二手汽车大案,并在地方公安协助下,一举抓获山东、广东、福建籍犯罪嫌疑人12名,查扣走私二手汽车5辆、枪支弹药及毒品1宗。经查,犯罪嫌疑人通过向广东等地专业走私团伙直接购买或直接采取绕关走私方式走私欧美、香港等地高档二手汽车,经改装后,套改境内汽车牌照,并伪造虚假证件向国内客户非法销售。目前,海关共查获并扣押涉案保时捷、宾利等走私车5辆,案值800多万元,查扣2支猎枪和53发制式子弹及冰毒、氯胺酮等毒品一宗。
该案的成功侦破,彻底打掉了一个盘踞在山东地区走私进口二手汽车的团伙,维护了社会安定。
冒名走私
冒用许可证进口废塑料 2013年5月,青岛海关缉私局立案侦查一起冒用他人许可证件走私进口固体废物案。
经查,临沂某公司在明知本公司无进口废塑料许可证的情况下,通过私刻公章等方式冒用另一家公司的进口固体废物许可证,走私国家限制进口的固体废物PET塑料瓶(砖)260余吨,案值88万余元 ,目前已抓获犯罪嫌疑人3名。该案是相关问题定性后青岛海关查获的首起利用他人许可证走私废物案。
逃税大案
走私尿不湿边角料逃税 2013年6月,青岛海关在天津、北京、山东荣成3地同时开展抓捕,成功破获某公司低报价格走私限制进口固体废物案,涉案尿不湿边角料4.1万吨,案值9000余万元,涉税1400余万元,抓获犯罪嫌疑人7名。经查,犯罪嫌疑人通过伪造商业合同、发票等单证低报价格走私进口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产尿不湿边角料,低报幅度达63%-73%。
尿不湿边角料属于我国限制进口的固体废物。企业企图以进口“绿色建材”的环保概念掩盖其进口过程中不法行为,被海关部门依法查发。
出口退税
10亿元申报不实影响出口退税大案 2013年9月,青岛海关通过归类监控发现部分企业申报出口的抽油机涉嫌存在归类差错,影响出口退税。遂组织开展关区专项打击行动,成立专案组进驻15家企业开展核查,初步掌握了申报不实的相关证据,并对其中10家企业立案查处。现已查明,东营、濮阳等地多家企业将“不带动力装置的抽油机”(出口退税率15%)申报为“自推进”或“非自推进式”采油机械(出口退税率17%),涉嫌税则号列申报不实影响出口退税。专项行动中,青岛海关共立案调查此类案件10起,案值合计10.4亿元,涉及退税额2081万元。该案是去年全国海关查处的申报不实影响出口退税类立案案值最高的专案。
记者 王媛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李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