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阳一团伙买来网购用户信息 送假货上门骗2000万

2014-03-05 06:39   来源: 半岛网-城市信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1 对网购市民诈骗,3年骗了2000万

  近日,城阳警方一举捣毁了一个盘踞在城阳区的电信诈骗团伙,共抓获涉案犯罪嫌疑人25名,初步核实涉案金额超过2000万元。该团伙以低端手机充高端手机进行推销和快递业货到付款方式为手段实施犯罪活动,成为青岛近年来破获的罕有的特大电信诈骗团伙案。

  经专案组民警了解,该犯罪团伙以杨某、段某某夫妇为首,以“青岛德润森电子商务公司”为掩护,招募20余名员工在城阳区宝龙广场租用办公场所作为窝点实施作案。

  杨某首先通过网络渠道购买一些近期买过手机的人群的个人身份信息,同时从南方购入质次价低的手机,再由其“员工”冒充手机厂家客服联系“客户”推销高档手机或以旧换新补差价等方式实施诈骗。联系成功的,通过快递公司以货到付款的方式向客户邮寄,但快递员一般均都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收完钱便离开,当受害人拆开包装后,发现被骗为时已晚。

  截至2013年12月25日,团伙涉案嫌疑人30名全部到案。据主犯供述,2010年杨某成立青岛德润森电子商务公司,通过招聘员工根据客户信息打电话以购物退货换购的方式对客户诈骗,员工日均打电话100个左右,每人每月成功15个左右,月均收入5000元左右。专案组初步查明和了解该犯罪团伙先后有100余人参与,案件涉及全国20余个省市。

  不得不说,这个诈骗团伙用的是拙劣的手段,可是,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人上当呢?

  落网前,每天上午8时,位于城阳宝龙城市广场的3247房间的青岛德润森电子商务公司大门打开,老板杨某早早来到了公司。半小时后,员工陆陆续续到达。9点,工作时间到,公司关闭大门。

  20多个工作人员把电话打向全国各地。一个工作人员早已把“台词”背得滚瓜烂熟,不再需要老板提供的“脚本”,“您刚购买了一款我们的高档手机,现在为了回馈老顾客,我们专门针对老客户推荐一款特价产品……”

  每当有市民有疑问时,他们总能流利说出,这位市民网购的产品,并一再强调,他们就是售后服务。

  几通电话后,有一个人上当,并表示要购买这款专门针对自己优惠的特价产品。“我们的货物是货到付款,所以产品质量您尽管放心。”工作人员到诈骗的最后,还提醒购买产品的人要查看包裹后再收货。

  工作人员挂断电话后,给负责发货的同事发个QQ消息,一个个装有劣质山寨手机的包裹就“假扮”高端手机飞向全国。之所以上当,又有一个环节不可避免,那就是货物发到后,网购市民往往不拆封而直接收货。由于这种诈骗方式用的是货到付款,就有购物者当面付款后拿着货物上楼,而不知道里边的货物实际上不是他们要的产品,而是劣质的替代品。

  2 网购信息从哪里泄露的?

  在这个电信诈骗团伙落网后,犯罪团伙的组织脉络也显现出来。团伙头目杨某为法人,其妻子段某某为总经理,骨干洪某某(男,29岁,浙江金华人)担任经理,唐某某(女,25岁,吉林四平人)担任助理,赵某某(女,24岁,邹平县人)担任会计,此外另有20到30名不固定的员工。

  城阳警方介绍,经过一个昼夜的审讯,该团伙成员如实供述了实施电信诈骗的犯罪事实——

  2010年杨某成立青岛德润森电子商务公司,通过网络从深圳购买山寨手机、平板电脑等物品,并从网上购买客户信息;洪某某负责公司日常管理及客户信息的发放;唐某某负责对公司员工进行诈骗方法的培训及诈骗脚本的发放;员工则根据客户信息打电话以购物退货、换购的方式对客户诈骗。

  据了解,在这家公司,每个员工日均打电话100个左右,每人每月成功15个左右,工资底薪1400元~1700元,诈骗成功1万~1.5万元8%提成、3万元10%提成、3万以上20%提成,月均收入5000元左右。赵某某负责统计诈骗成功信息,通过QQ发至负责发货的员工,通过快递公司给客户发货并代收货款。

  如果现在用百度搜索“青岛德润森电子商务公司”的名字,仍然还有很多公司招聘的信息,薪资待遇一栏甚至也填写成5000~8000元,联系人仍然是段女士。只是,现在这个隐藏了3年的犯罪团伙已经覆灭。专案组办案人员介绍,这个犯罪团伙先后有100余人参与。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对于他们从哪里得到了网购者的网购信息,犯罪嫌疑人供述说:从网上购买。

  为了核实这种说法,记者在搜索引擎中输入“求购个人信息”的字样,很快,一连串的相关内容弹出。4日,记者联系到一位自称手里有大量网购者信息的卖家。“什么时候购买的什东西,网购者的地址、电话,我这里都有。”卖家表示,价格是500元10000条。

  当记者对信息的准确性提出疑问时,这位卖家表示,“信息的准确性你尽管放心,都是最新的资料,而且绝大多数是一手资料。”当记者询问,卖家从哪里获取了这些信息时,卖家马上警觉起来,“你不用问从哪里来,要买就买,不买算了,反正信息都是非常准确的。”

  随后,记者联系到岛城一家网络推手公司,公司的负责人对记者解释说,在网络上有两种个人信息贩子,“一种是没有资源的,他们往往通过从网上低价求购,然后把众多的个人信息汇总起来,加价出售,这种信息往往是过时的信息,而且不成规模。”

  这位负责人表示,另外一种信息是从网购平台内部泄露出来的。“在网购平台内部,这样的信息汇总非常完善,而且购买了什么东西,花了多少钱,都一目了然。”这位负责人说,由于这种信息一旦窃取就是大量的,且是最近时间段的,所以往往能卖个好价钱。

  同时,这位负责人表示,除了从网购平台泄露信息外,快递公司也是需要防范的一环,“从快递公司泄露的信息我没有看到过,但是我听说过,快递公司也会有信息泄露。”

    ◎记者手记 三问网购

  这个隐藏了3年的犯罪团伙转瞬间土崩瓦解,留下的除了一条条延伸至全国各地的线索外,还有一个个亟需消除的社会现实隐患,最终形成治安、刑事案件流入公安机关管辖范畴,给我们今后工作带来一个又一个的课题。

  第一个问题就是个人信息泄露的问题。在当前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房屋、电话、工作单位等个人信息甚至是购物信息都成为“商品”,被一些无良的商家、单位、机构倒卖,此类违法犯罪活动,发现难度大、侦破难度大,给人民群众的人身、财产等安全埋下了隐患。

  第二个就是网购监管缺失的问题。网络购物为人们提供了一条灵活便捷、成本低廉的新型购物渠道,但却是泥沙俱下、鱼龙混杂,在人们享受购物休闲的同时,也会遭遇到网络诈骗、网络传销、网络虚假宣传等违法犯罪行为的侵害。从2013年“双十一、双十二”等各种破纪录的数字来看,网络购物未来的发展将与人民的生活密不可分,其监管职责将涉及工商、公安、工信等多个政府职能部门,但截至目前,我国尚未出台一部法律对网络购物等电子商务行为进行规范,监管缺失为违法犯罪分子有机可乘。

  不能回避的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物流快递业监管不力的问题。2013年11月29日东营广饶发生的“夺命快递”事件,使快递业长期存在的安全隐患和管理漏洞瞬间暴露在全国人民面前,引起了全国舆论一片哗然。公安机关虽非行业主管部门,但却难以置身事外,要介入进行案件调查。这起案件,快递公司上门送货取款,无形中帮助了“青岛德润森电子商务公司”诈骗团伙完成了最后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诈骗行为,而在刑事追责中却没有法律依据追究快递公司的责任。目前,快递行业的法律规范不足、行政监督不力,不仅给公安机关执法办案造成诸多被动,更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文/图 记者 王磊

   (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 [编辑: 李敏娜]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