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黎明跟健健的养父通电话,不停地说感谢
27日,还是不知道
女儿的归期,有人告诉老汉韩黎明,得再等一天。农活是干不成了,他索性翻出四十多斤留着做种的花生,都给炒了。“等闺女回来了,让闺女尝尝家里的花生!”韩黎明的妻子也没闲着,买了个红脸盆,铺上了红纸。“算是给闺女补个嫁妆,图个吉祥。”
“让闺女尝尝家里的花生” 一进韩黎明的家门,这个看上去有点犟但又十分好客的老汉,拉着记者的手,要让记者尝尝刚炒出来的花生。实在是难以拒绝他的热情,记者就尝了几个,花生粒粒饱满酥脆,韩黎明像是把自己的热情都给炒了进去。
而在这个家的小院里,这样新鲜出炉的花生,有满满一大麻袋。韩黎明说,足足有四十多斤呢,“就现在的心情,也干不成农活了,我就炒了点花生,等闺女回来了,一定让她尝尝家里的花生!”
这些花生,都是老两口留着做种的 。韩黎明那同样热情好客的老伴告诉记者,花生种都是留的好花生,好吃的很呢。
韩黎明捧着花生,张罗着跟进进出出的人聊天。而健健的妈妈,她沉默寡言,但是一直没有放下手中的扫帚。她挨个房间在扫地,一停不停地。院里的绳条上挂满了衣服,也挂着几块抹布,这位盼女心切的母亲,甚至把抹布都洗得干干净净。好像为了迎接自己的女儿,打扫得再怎么干净都不为过。
每隔一小段时间,村里的干部和邻居几人,就拿起扫帚,把韩黎明家大门外的路给扫一扫。甚至风吹来几片纸片,村主任韩庆革也“如临大敌”,招呼村民去清扫干净。大家也干得起劲,好像这条路将要迎接国王一般神圣。
忙活了大半天,村主任韩庆革坐在老韩家的床边,直呼自己已经直不起腰来了。而从平常日子里 ,到韩黎明做心脏手术,到做DNA 鉴定,到目前的分分秒秒,这个韩黎明家的“保姆”,几乎都没歇过,甚至顾不上去喂自己家那十几头猪。
“感觉像是在准备迎接自己的女儿一样。”韩庆革憨憨地笑道。
“给孩子补一份嫁妆” 虽然健健的妹妹没在家,但是这个记不得姐姐小时候模样的妹妹,比任何一个人都在期待。通过电话,她曾经告诉记者,一定要在姐姐回来的时候多请几天假。自打记事起,她没见过姐姐,但是一说起姐姐,她还是说着说着就哭了。
在给健健准备的房间里,东西并不多。新被子旁,放着一条刚做好不久的横幅,宣示着这条横幅跟新被子同样的重要性。
“欢迎姐姐回家!”横幅上的字,告诉我们这条横幅只属于一个人。而知情的村民告诉记者,这条横幅是妹妹萍萍专门做的,是准备带着到机场去,让姐姐一下飞机,就感受到自己的期盼。
而在新被子旁边,一个大红色的新脸盆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健健的妈妈每隔一段时间,就端起它摆弄一会,好像里面藏着什么新奇的东西。“快结婚了吧,小伙子。”她突然这样问记者。
原来,这个红色的脸盆,算是她给健健准备的嫁妆。脸盆上放着几朵红色的塑料花,盆里放着几张红纸,当记者问到这些红花和红纸都有什么用时,健健的妈妈说道:“就是图个吉利,算是给孩子补一份嫁妆。”
她并不爱说话,我们无从猜测她带丢女儿时,心里有怎样的懊悔 。但是 ,这25年的时间,她跟孩子父亲有着一样的难过和思念。而转眼二十多年,没能看到大女儿的出嫁,可能是作为一个母亲来说最大的遗憾吧。
无论别人认不认可,作为一个母亲,她说算是给孩子补的一份嫁妆,那就一定是吧。
亲生父亲跟养父通上电话 韩黎明爱看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他说了一遍又一遍,甚至希望能有电影队来村里,给他不停地放映,让他一遍又一遍地听电视剧的片尾曲。
要说为什么喜欢,他支支吾吾地说不上来 ,最后想了很久,说起来其实唯一喜欢的 ,是那一句歌词:“说是就是 ,不是也是 。”他也只记得这么一句。
在他眼里,这二十多年的时间,他说女儿能回来,女儿就肯定是能回来的 ,别人说她回不来 ,她也一定能回来 。而女儿终于能回来了,心里的包袱算是放下了一大半,用他的话来说,剩下能活的时间,十天也好,十年也罢,都无所谓了。
准备了这么多,准备了这么久,记者问到,是否想过跟女儿见面时的那一刻,应该是怎么样的。他显然是憧憬过的 ,“家里有六七十位亲戚呢,都通知到了,到时候都得来 ,大家热热闹闹的。认识不认识的朋友,愿意来的我们都欢迎。”
聊得正欢快,上午10点半,健健的养父,突然来电话了。与养父通电话的 ,自然应该是亲生父亲,而韩黎明接起电话,可能是太紧张,又可能是太高兴,预先准备过的 、演练过的很多话,都挂在嘴边却说不出来 ,只是一遍一遍地在感谢。而除了感谢,也唯有感谢适合当时的氛围。
养父带来的不仅是问候,还有好消息,如果一切正常的话,第二天中午,他们一行七人就能抵达青岛,除了健健的两个孩子和养父、养母,抚养健健长大的奶奶也会跟来,看看健健出生的地方。奶奶已经80多岁了,她想看看健健出生的故乡,是因为她对健健的爱吧。
◎延伸阅读 好心人不断来看望捐钱 在韩黎明的心中,还是有一些自责的,他悄悄把记者拉到角落里,询问记者,像他这样的事情,会不会在社会上造成不好的影响,毕竟是他们把孩子弄丢了。一位上门来看望他的陌生市民替记者给出了答案:“你们的故事,是在告诉那些同样丢孩子的家庭,只要不放弃,总会有希望找到孩子的!”
而老韩家的家门,不断有陌生的面孔走进,许多市民了解到韩黎明的故事以后,得知他家庭条件并不算好,甚至家里还欠着十几万的债务,纷纷带着衣服、食品和钱来看望他们老两口。下午2点多,一队身穿蓝色衣服的人走进了韩黎明家中,他们给韩黎明和老伴带来了衣服和食品,还征集了不少市民自发组织的捐款。这队好心人是来自即墨慈善总会滴水公益爱心团队的成员,队伍中有一位当地小有名气的书法爱好者,当天给韩黎明写了五个大字“家和万事兴”,这五个字,可能是此刻韩黎明心情最好的注脚了。
他们把手中的红包塞到韩黎明手中,似乎觉得还不够,商量着再找一位书法爱好者,给韩老汉写副更喜气的对联。村主任在一旁附和道:“对联一定要浓缩这二十多年的故事啊。”而他们走后,又不断有好心人来到韩黎明家中,一个个红包塞到韩黎明手中,它们里面的钱可能并不多,但是,这都是对韩黎明坚持25年寻找女儿的尊重。
◎读者共鸣 替老乡寻失女 市民马先生向记者表示,他想要捐助一些衣服来帮助这个困难的家庭,同时也希望帮自己的老乡,找找走失的女儿。
“看过关于老韩寻女的报道后,我很有感触,因为自己本身是开服装厂的,就想给他们家捐赠一些衣服,也算尽我的一份绵薄之力吧。”马先生是退休工人,之所以对老韩事件有如此深的感受,与25年前自己差点失去女儿经历有关。
“当时家在江西路,女儿在武胜关小学上学,而我那时在即墨工作,一周才能回家一次。大人工作忙顾不上接送女儿,所以孩子从一年级起,每天自己背着小书包坐公交上学。”马先生感慨地说。“一天下午,放学后的女儿,在路上碰到了一个叔叔,这个叔叔拉着她的手,说要领她去找爸爸。女儿不认识这个人,因为胆小就被吓哭了。”孩子的哭声正巧被附近经过的一位医生听到了,男子见状便放开女儿的手,转身跑掉。后来医生询问了女儿家庭住址,把她送到了邻居家。马大哥说到这里语气有点激动,“真是太感谢这位医生了,要不是他及时出现保护了我女儿,我可能也要像老韩一样,踏上漫漫的寻女路了。”
而马先生的一位老乡却如韩黎明一样不幸,“老乡姓李,今年四十多岁了。也是差不多十几年前吧,小女孩当时五六岁,还没上小学。一天独自在家门口骑自行车时被人拐跑了,直到现在也没有找到。”老乡后来又找了好多地方,却始终没有孩子的下落,“看到老韩
失散25年的女儿又重新找回来了,我心里特别高兴,也盼着他们父女可以早日见上一面。同时也建议我的老乡,学学老韩,在网上发个帖子征集线索,看能不能帮他弥补上这份遗憾。”马先生说道。
文/图 记者 任加禄
(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 [编辑: 宋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