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了解到,目前,青岛市公办的专门接收
自闭症儿童的
康复机构只有一家,即青岛市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隶属于青岛市残疾人康复职业培训中心。而全市其余的18家自闭症康复机构均为民办,一般以民办非营利性企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为主。但是对于民办机构和公办机构来说,公办机构的财政、场地以及教师福利等都能得到保障,而不少民办机构却要面临较高的财政难题,缺乏教育资质,以及家长质疑等诸多压力。
运作资金短缺 记者调查发现,不少民办自闭症康复机构都存在着运作资金短缺等问题。“像那些已纳入教育体系的盲校、聋校还有智力障碍的特教学校,政府每年会有固定拨款以解决学校场地费、教师工资、水电煤等一系列硬性开销,而自闭症康复机构目前还处在教育、卫生体系之外,这些花销都得自己承担。”市残联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青岛市的民办机构半数以上面临财政难题。
“今年10月份,我们的新康复中心也要建立起来,面积达到2000平方米,土地使用税一年就要达到15000元,再加上房租、装修费用、教师工资、水、电、用品等各类开支,前期就要投入100多万元。”青岛圣之爱康复中心副院长兰孝松告诉记者,想打造山东省针对自闭症患者最规范的康复中心,建成康复、幼小衔接、职业技能教育、托养一体化服务,但是巨大的经济压力让他也有些打退堂鼓。
没有教育资质 “我们现在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没有教育资质。”3月31日,幸福之家融合教育中心负责人刘树芹说,“我们中心的性质本身就是做学前教育,因为我们这里面不仅有自闭症儿童,还有很多普通的孩子,目前融合班有140多名孩子。”但是刘树芹却是在工商部门注册的个体工商户,并不具备教育资质。这就导致教育中心做的是幼儿园的学前教育工作,但是招生工作却难以开展。
“青岛暂时还没有专门的特教专业,特教专业现在也还没开展专门的自闭症教学,目前都是从外地引进的特教老师。”市残疾人康复职业培训中心自闭症部部长高青告诉记者。
“来自于社会的压力的确非常大,再加上经济负担重,家长期望又高,很多康复机构觉得付出和承担的责任,与获得的回报和认同并不对等。”市残联相关工作人员说道,“关于自闭症儿童的政策、法律帮扶,目前还都处于空白状态。对于承受巨大压力的自闭症康复机构来说,何时才能纳入统一的管理,这都是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 记者 朱薪雨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宋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