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水三天找不到邻居 七成受访者不知邻居电话

2014-04-10 11:50   来源: 青岛早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手机里存着几百个电话号码,却没有一个是对门邻居的,等到楼上自来水管破裂,大水顺着墙缝哗哗往下流时,孙先生才发现没有邻居电话真误事。昨天,记者在辽阳西路东城国际小区、台西一路附近的纬五路社区、小港海逸景园小区和清江路清江华府小区、金水路百通馨苑小区各选取了一个单位入户调查,接受记者采访的20名居民中,存有邻居电话的只有6人,知道对门邻居姓名、职业等详细信息的只有4人。

  新闻缘起

  楼上发大水3天没找到邻居

  "我们楼上邻居家里发大水了,但他家里一直没有人在。"前天晚上,家住平安路的市民王先生拨打早报热线82888000称,3天前的下午,他发现自家的墙角湿了一大片,不断有水从楼顶顺着墙缝流下来,他赶紧上楼查看,隔着门听到邻居家里有哗哗的流水声,但他敲了很长时间的门,屋里始终没有人回应。"他们可能趁着清明小长假出去玩了,得假期结束才能回来。"住在隔壁的邻居说,因为大家都没有他的联系方式。王先生只能关闭了全楼的总水阀。昨天下午,记者再次跟王先生联系时,他告诉记者,这户居民终于回来了,全楼居民因此停了3天水。

  七嘴八舌

  居民:想要电话口难开

  家住在小港海逸景园小区的王强回忆称,小时候他们是跟父亲的同事刘叔叔住团结户,进出邻居家就跟他自己家一样,放学后父母不在家,他就在隔壁刘叔叔家里吃饭,写作业,有时候晚上就睡在人家那了。他们过年要回老家走亲戚,房门钥匙就放在刘叔叔家里。直到现在他每年拜年去的第一家还是刘叔叔家,但现在这样亲密如家人的好邻居再也找不到了。

  记者采访了解到,20名受访市民全都表示,跟隔壁的邻居互留一下电话号码非常有必要,但谁先开口,怎么开口成了困扰大家的难题。

  民警:邻里关系好小偷绕着走

  "每年春节前后,我们都会接到市民求助,内容大都是楼上或者对门邻居家里水管冻裂了,邻居回老家过节了没人在家,让我们帮忙找邻居的联系方式。"市北区公安分局民警朱警官称,"我们每次都会问居民,你们当了这么多年的邻居,为什么连个电话都没有留?"朱警官称,要是邻居们平时能互相留个电话,在发生问题时才不会误事,而且邻里之间守望相助,也会大大减少失窃等案件。

  心理专家

  敲开邻居家的门

  凡敬心理研究院的心理专家陈雷院长告诉记者,他们经常在社区讲座,常常听到居民提起关于邻里关系疏远的问题,甚至还曾经听居民说起,因为邻居互相之间不认识,有小偷开着搬家公司的车将对门邻居家洗劫一空,居民却误以为是在搬家。"如果当时有邻居电话,能够问一句确认一下,小偷也不会得逞。"陈雷院长称,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大量外来人口进入城市,打破了原来几代人比邻而居的邻里结构,外来人口带来了不同的风俗习惯,容易产生误会和隔膜。而现代的建筑设计更强调隐私化和独立化,加上一些邻里间负面消息的出现,也加深了邻里间的不信任。

  "重建相互信任的邻里关系,需要有人大胆地走出第一步,首先我们需要信任对方,然后去获取对方的信任,建立一种新型的邻里关系。"陈雷称,应该加强社区体系的建设,依靠社区体系来维持邻里关系,营造一个有利于新居民融入的氛围,比如举办一些娱乐活动,或者让社区里热心居民主动和新住户牵线等,逐步建立邻里间互信互帮的关系。

  陈雷提议,市民从敲开邻居的家门开始迈出第一步,问一下邻居的电话号码、QQ号码或者互相加一下微信,通过日常的交流建立互信关系,逐步改善邻里关系。

  记者调查

  七成受访市民不知邻居电话

  "你家隔壁住了几口人?""男女主人的姓名和职业是什么?""邻居家的电话号码是多少?""你曾经去隔壁邻居家里串过门吗?""你愿意跟隔壁邻居互留一个电话吗?"昨天中午,记者带着这5个问题,先后在辽阳西路东城国际小区、台西一路附近的纬五路社区、小港海逸景园小区和清江路清江华府小区、金水路百通馨苑小区各选取了一个单位入户调查,5个居民小区共有20名市民接受了记者采访,其中有邻居家电话的市民只有6人,还不到调查人群总数的三分之一,知道对门邻居姓名、职业等详细信息的只有4名市民,曾经邀请邻居到自家做客,或者曾到邻居家做客的只有两人。有3名市民连隔壁邻居家里究竟有几口人都说不出来。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接受记者采访的20名市民都希望能与隔壁邻居互留一个电话,在有意外发生时能守望相助。

  新建小区:住了两年不识楼下邻居

  "去年夏天,我晚上10点回家,跟一名看起来很眼熟的女青年在同一站下了公交车,一起从车站走到我们家楼下,直到一起上了电梯,我才知道她就住我们家楼下,而且已经住在这两年多了。"住在辽阳西路东城国际小区的李先生说。记者调查时发现,住在东城国际、清江华府等新小区的市民对邻居是最陌生的,遇到跟邻居有关的问题,大部分的调查者选择找物业公司传话。李先生告诉记者,他在小区住了两年多,对门邻居住的是谁都不清楚。他的手机里存着数百个电话,但没有一个是邻居的。

  "说起跟邻居的熟悉程度,我比不上我58岁的妈,也比不上我刚3岁的女儿。"住在清江华府小区的王先生称,他母亲今年春节后才搬过来看孩子,到现在刚一个多月,认识的邻居就比王先生多多了。

  回迁小区:老邻居比新邻居亲

  记者在小港海逸景园小区和金水路百通馨苑小区采访时发现,这两个小区有很多拆迁后原地安置居民,大部分的老居民都不熟悉自己的新邻居,但对此前住在老楼或者老院里的老邻居们仍然有一份割舍不掉的邻里情。"我妈去年夏天突然犯了心脏病,我们离得远一时过不来,周围的新邻居一个都不认识,还是给我们拆迁前的老邻居宋大妈打了个电话,她从前面楼跑过来帮忙。"住在海逸景园小区的宋雯女士称,虽然老邻居不住在同一栋楼里了,但还在一个小区,大家之前一起生活了几十年,互相知根知底,比现在这些新邻居要靠得住。

相关阅读

漏水 邻居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