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社人员将盒饭送到老人家中。
家里的老人如果不能自己做饭,也不愿出门买饭吃,不用担心 ,只要打一个电话,热腾腾的午餐就能送到您的家门。如果老人可以出门的话,来到
八大湖街道的
老年幸福中心不仅可以学习画画等技能,还能享受按摩等
日间照料。4月11日,记者对这里进行了探访。
“这里是我第二个家” 4月11日上午,记者来到八大湖街道位于高邮湖路社区的日间照料中心和老年幸福中心时,74岁的张桂芝正在跟着音乐老师学习唱歌。记者了解到,张桂芝住在田家花园社区,是一位空巢老人。据张桂芝介绍,自从幸福中心2012年成立,她没事白天就一直待在这里,幸福中心可以说是她的第二个家。“来了幸福中心就想待一整天。”
“中心每天都给我们安排不同的活动 ,扭秧歌、书法、唱歌……每天都过得很充实”,张桂芝说,“我本来每天就在家里做家务、看电视,不仅费眼睛,活动也不多。现在我每天早上九点就过来,出来时还会打扮一下,自己都感觉变年轻了”。
“我中午也不回去,这里给我们准备了午餐,就10块钱,每天的菜还换着花样,这里也有床,吃完饭还能在这里睡一觉。”据了解,幸福中心的盒饭每餐都是20块钱的标准,政府补贴一半,来这里的老年人只需出一半的钱。
对特殊人群免费送餐上门 正说着就到了送餐时间,记者跟随服务社的送餐人员来到了家住延吉路161号的袁琪传老人家里。
袁琪传今年80岁了,自从2005年得了偏瘫之后基本上行动都要拄着双拐,关节不好,也下不去楼。据袁琪传介绍,自己的老伴儿得了偏瘫现在在养老院养病,女儿女婿白天也都要上班,自己拄着拐杖也没办法做饭。“原来中午吃个方便面或者是火烧凑合一顿,现在中午能吃上热腾腾地饭菜了”,袁琪传高兴地说。
大学生义工帮写回忆录 一走进八大湖街道的“老年幸福中心”,记者就看到一群老年人围在一台电脑旁边,正在全神贯注地跟着老师学习PS,每个人的手里都拿着笔记本,记得密密麻麻的。
据记者了解,幸福中心会组织专业的义工教中心的老年人唱歌、画画等,还会组织老年人开展运动会和演出等活动。此外,记者还了解到,这里有很多义工过来帮忙。还有大学生过来通过采访和拍摄的方式给老人写回忆录,这项举措得到老人的热烈欢迎。
此外,记者了解到,八大湖街道从2012年开始对60岁以上的高龄、独居、空巢和经济拮据且生活自理困难的老人免费送午餐。记者在现场看到,当天的午餐有米饭、炒菠菜、西红柿炒蛋和鸡腿。八大湖居家养老服务社的刘主任对记者说,“我们这里每餐一般都保持三个菜,周一到周五的菜色也基本不重样”。
每年拿出30万购买服务 刘主任向记者介绍,居家养老服务社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运营的。目前服务社拥有服务人员150余名,固定服务对象500余名。
据介绍,成立两年以来,服务社每年都为80余名空巢独居老人送一袋免费爱心奶并上门探视。“我们这些工作人员工资1400元到2000元不等,如果没有政府的补贴和关注,我们也坚持不了这么久。”刘主任说,盒饭10块钱一份,基本不盈利。八大湖街道办事处的副主任陈汉中向记者介绍,针对70岁以上的低保独居老人,午餐都是免费的,而且所有的送餐费也不向老人们收取,免费的午餐和送餐费都是由民政局来补贴的。八大湖街道每年都掏出30万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来照顾老人。 文/图 记者 郝园园 实习生 刘晓林
照顾仨老人月工资才1200元 岛城居家养老存在护理员年龄老化、待遇低等问题 4月8日,《青岛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管理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正式公布,针对居家养老服务的服务标准等提出具体要求,该规范涉及标准细致。记者在新规范出台后探访了部分居家养老服务机构以及护理员,发现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存在专业性不足,社会力量投入不足,护理员年龄老化等问题。11日,记者跟随一位从事护理工作8年的护理员,了解了她的辛苦工作。
服务老人5年,当亲人对待 马云兰是李沧区永安路街道的居民,今年52岁,2006年下岗后通过招聘当起了居家养老服务的护理员。4月 11日,马云兰按照惯例开始了她一天的护理员生活,她要去李沧兴华路街道兴华社区94岁的孙秀芬家服务。记者跟随她,体验了一位老护理员的工作。
“这位老人比较特殊,我已经为她服务了5年,我把她当成母亲一样对待。”马云兰说,她所服务的孙秀芬因为中风,生活不能自理,是低保户。“每天早上我要跟她电话联系好,并带去早饭。”早上七点左右,马云兰带着买来的豆浆油条来到孙秀芬家,她要开始三个小时的服务。“我要给老人换洗衣服和擦洗地板,再陪老人聊天。”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马云兰家生活条件也很不好。“我的爱人有糖尿病,儿子刚工作,有一位83岁的老母亲。”马云兰告诉记者,她八年来总共服务了六位老人,已经送走了三位。“我现在服务三位老人,每个月的补贴是1200块钱。”马云兰说,之所以要干这份钱少而且辛苦的工作,是因为她本身就爱老人,有照顾老人的经历。
护理员年龄老化干的人少 李沧区社区服务中心是一家专门从事居家养老服务的机构,也是派出马云兰上门服务的机构。该中心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中心有180名左右的护理员,平均年龄在45岁以上,护理员的年龄层趋向于老化。“年轻人谁来从事这个职业啊,又脏又累,补助又很少。”该负责人称,人员流动性强也是这个职业的特点,很多人干一段时间发现工作太累就会换工作。
“马云兰是我们这里干得最好的,她有真情和爱在,才能真的热爱这个工作。”该中心负责人表示。“前几日出台的《规范》很好,能够规范居家养老服务的相关行为,居家养老服务必须在规范中加入真情和爱心,才能更好地促进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真正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针对居家养老的专业化机构少也是目前严峻的现状。
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李沧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一方面,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大、国家和省市对居家养老越来越重视,而另一方面居家养老呈现无人从事护理员职业、护理员待遇低,专业机构少的情况。
李沧区民政局养老办公室一位负责人表示,“居家养老服务应该有更多的专业社会组织进入,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先进的专业的居家养老人员。”该负责人称,这会为养老服务引入一个市场竞争机制,会让养老市场呈现更多的养老需求,护理员的收入也能有所调整。 记者 魏海洋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宋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