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派头足背后的双重文化迷失

2014-04-16 08:46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文/李劭强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手机腾讯网 ,对 12万名(127461)网友进行的一项在线调查显示,96.1%的受访者直言身边官员的“派头”足,仅3.0%的受访者感觉身边官员“没什么派头”。(4月15日《中国青年报》)

  官员本不应该有特权思想,不应该想着如何特殊化,不应该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体现出特有的官员“派头”。这是常识,也是基本的为官之道。但遗憾的是,调查数据和生活经验告诉我们,一些官员确实喜欢摆出官员派头。这个所谓的派头当然会因人而异,但是,其基本的特征是特权思维和特权形象。内在的特权思维,在生活和工作中表现出了特权的形象。这种特权形象体现在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于是,派头成为了一种综合的“官感”——在一群人中,人们通常能够通过气场和派头,来判断哪些是官员,是怎样级别和职务的官员。

  当派头成为一种外在符号时,内在的为官理念一定产生了变异。这种变异包括两个层面的文化原因。一是,官本位文化的延续。为官自然有为官的文化,为官的自我认知。但是,一旦这种文化上升到本位,就容易偏离轨道,产生异化。官本位文化就是如此,它让官员以及权力成为一个判断事物的最终出发点,结果,官员想以官样突出自身的分量,民众想以谄媚表现出对官员的尊重,唯上唯权成为了价值判断的中心。

  二是,耻感文化的消失。其实,有时一些人有派头也不是坏事,当派头成为他们的身份和标签时,会反过来制约他们,让他们时刻警惕自己的行为和做派,有没有损及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但令人失望的,一些热爱派头的官员,通常又没有这种内在的羞耻文化,他们不会真的在乎自己的形象,他们也不会真的坚持表里如一,他们热衷于派头,只是因为其是身份标签。

  当官本位文化盛行,而耻感文化又缺失时,面子就会成为一种空洞的没有牵制的派头。而当派头成为一个普遍现象时,又会反过来加剧官本位文化,让无论是官员还是普通民众,都将其当成是一种理所应当的东西,同样也会助推耻感文化的消失。所以,在看到派头成为现象时,既要强调权力的制约、制衡,也要看到两种文化的迷失——官本位文化应该消除了,而耻感文化应该加强了。

  

半岛网辣蛤蜊评论(http://news.bandao.cn/lagala/)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林永丽]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相关阅读

官场 派头足 李劭强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