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上大学后的陈星曾作为教练带领学生到美国参加全球信息化核心技能大赛。图为他在旧金山街头留影。
这几天,当中学时期同班的尖子生们还在为一年后是找工作还是考研苦恼时,职校大专生陈星已通过加拿大卡尔顿大学的留学申请,提前享受起大学的毕业假期。作为一名曾经的“差生”,他完成了人生的第一个“
逆袭”——既有送上门来的工作,也有到海外留学深造的机会。而帮他实现这个逆袭的,正是已在武汉率先试行了三年的技能型高考。作为当年首批通过技能型高考的学生之一,陈星飞快地成长着。
真正意义上的技能型高考今年4月也在山东省首次实行,近日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2014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技能型高考将在更广范围内铺开,全国600多所地方本科高校也在试图向应用技术型、高等职业教育转型,以便造就更多动手能力强、实践和理论并重的“陈星”。
新闻内存 【技能型高考】 是与传统学术型高考不同的高考模式,内容以技能操作考试为主、文化考试为辅。最先于2011年在湖北省试水,这一举措为中职学校的学生进入高等院校提供了一种新途径,也为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以及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发展打通了新的选才通道。
据中国就业促进会统计数据,目前劳动力市场上一般性技工的短缺大概是1∶2,即需要两个人市场只能提供一个人。高级技工的短缺比例竟达到1∶6或者是1∶8。与此同时,我国每年从中高等学校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毕业生总量约1700万人左右,毕业生就业难和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不足的矛盾已成为短期内新增劳动力就业结构性矛盾的突出表现,新的人才选拔和培养模式转变也由此势在必行。
2014年3月22日,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2014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技术技能型有三种人,第一类是工程师,第二类是高级技工,第三类是高素质劳动者。”鲁昕解释说,之前的职业教育只讲技能,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产业升级,技能需要以技术为基础,高水平的职业教育将大有可为,技能型高考也将让更多技能型人才走入象牙塔,由此拓宽自己的求学和职业生涯。
差生“领跑” “如果没有通过技能型考试升入大学,我现在还不知道在哪个地方打工呢 。”4月15日,在位于武汉市新洲区的家中,陈星心情愉快地接受了记者采访。
由于已经通过了国外的留学申请,陈星利用假期空闲研究了自己喜爱的摄像活动。他花两万元买了一架遥控飞机,并发挥自己动手能力强的特点,在上面安装了个微型摄像机进行航拍。“拍摄水平还可以。”陈星说,自己接拍了一些公司的开业仪式,收费不高,但能挣一些零花钱。
“如果我不去留学,找工作也没有问题。之前实习过的单位都愿意留我,曾经还有一家公司给出月薪过万的条件。”相比起大多数从前中学时期成绩远比自己好、如今还在大学校园里忙考研或找工作的老同学们来说,陈星在目前阶段暂时“领跑”了。作为一个曾经的“差生”,陈星说,他的“领跑”要感谢湖北实行的“技能型”高考让他能上大学。
陈星上中学时成绩很勉强,中考后靠父母花钱进了一所普通高中,但初中各科基础太差,进入高中一个月后明显跟不上老师讲课的节奏,上课时常常跟同学讨论自己喜欢的计算机问题。由于经常不遵守课堂纪律,学校老师通知了陈星父母。最后大家一致认为,“差生”陈星没办法通过普通高考考上大学 ,父母只好把他转到了新洲高级职业中学 ,期望可以通过对文化课要求不高的对口招生考上大学。
当时,中职生只有对口升学一条路可走,仍然要参照普通高考进行文化课考试,只是难度降低了一些,但这对陈星来说依然很难。“论动手能力的话,我从不感觉比别人差,但对口升学文化课成绩仍然是个问题,我感觉自己考上专科的可能性也很小。”
给偏才一个上大学的机会 直到2011年之前,陈星都在为自己是个“差生”考不上大学而迷惘。但转机终于还是来了。
2011年起,湖北省开始在省内推行一套中职生进入高校学习的新举措,那就是“技能型高考”。这也是全国首次试行技能型高考,考试内容以技能操作为主、文化考试为辅,技能操作成绩占总成绩的70% ,文化考试只占30%。
这对动手能力超强的陈星来说,好似“瞌睡遇到枕头”。
进入新洲职业学院后,陈星选择了自己最感兴趣的计算机专业,职业技能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小时候家附近有一个维修电脑的门店,我放学后就在里面做学徒,很快就学会了电脑的基本操作,对电脑本来就很有兴趣。”陈星说,2011年还在高中阶段时,他曾通过几轮选拔,最后以全国第一的成绩参加了在美国举行的全球信息化核心技能大赛,他也成为第一个获得这一奖项的中国学生。
但是,对普通高考来说,这样突出的兴趣爱好及其带来的荣誉依旧不能给陈星带来实际的益处,甚至成为了他耽误做题和考试的“负担”。而对于技能型高考来说,它们恰好能证明,陈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明日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