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李红梅 要化解
低价药“叫好不叫座”的困局,在放松价格控制的同时,还需建立科学的公立医院薪酬制度,避免将医务人员收入与开药、检查、治疗等收入直接挂钩,让他们通过为
患者提供质优价廉的医疗服务赚钱,多使用优质的低价药,弃用不合理的高价药。
国家发改委5月8日宣布,为激励药企生产低价药积极性、减轻患者使用高价药的负担,国家取消283种低价西药和250种低价中成药的最高零售价,生产企业可在西药日均费用不超过3元、中成药日均费用不超过5元的前提下自主定价。
多年来,政府对低价药实行最高零售限价,低价药的利润空间被行政之手强制压缩。而且,低价药品大多生产企业众多、竞争比较激烈,一些药企为抢占市场份额在政府药品招标采购中恶性竞争,部分纳入医保范围的低价药招标价格远远低于生产成本。再加上,原材料、劳动力和环保等成本不断上涨,一些药企限产或停产利润微薄的低价药,转而大量改产利润空间大的高价药,导致部分常用的低价优质经典老药包括救命药动辄短缺甚至断货,直接影响患者治疗,危及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低价药最高零售限价政策,虽然初衷在于减轻患者的用药负担,但违背了市场经济中最基本的价值规律,挫伤了药企的生产积极性,导致低价药减少甚至消失,最终反而加重了患者的用药负担。要让低价药重回医药市场,首先必须放松对低价药的价格控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在低价药呈现短缺甚至消失趋势、“看病贵”现象加剧的情况下,取消低价药最高零售限价,允许生产经营者在不超过规定日均费用标准的前提下,根据药品生产成本和市场供求状况自主制定具体购销价格,保留低价药合理的利润空间,有利于调动药企的生产积极性,保障常用低价药供应。
当然 ,允许533种低价药的生产企业在一定范围内自主定价,只是低价药回归市场的第一步。综合药品生产和使用情况来看,仅对生产环节进行政策调整,对留住低价药的影响有限。因为,药企生产出来的低价药能不能用到患者身上,关键还得看医院和药店是否愿意采购、医生是否愿意开处方。当前低价药逐渐退出国内医药市场,除了生产者觉得无利可图导致供应不足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医院不愿意用药造成需求萎缩。在“以药养医”机制下,药品成为医院的赢利工具——药品采购价格越高,医院获得的药品加成就越多。于是,本来用几毛钱一支的药品就可以为患者解除病痛,但因为医院可提的“回扣”太少,医生更愿意选用单价高达几十元的头孢类药物。
可见,要化解低价药“叫好不叫座”的困局,在放松价格控制的同时,还需加快医疗改革,让医院愿意采购、医生愿意开低价药。当前,亟须加快推进医保付费方式改革,提高医院主动节约成本、控制费用的意识,调动其优先使用低价药的积极性。此外,要留住低价药、切实减轻患者负担,还需建立科学的公立医院薪酬制度,避免将医务人员收入与开药、检查、治疗等收入直接挂钩,让他们通过为患者提供质优价廉的医疗服务赚钱,多使用优质的低价药,弃用不合理的高价药。
相关新闻详见本报今日A2版
半岛网辣蛤蜊评论(
http://news.bandao.cn/lagala/)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刘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