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是一年一度的国际
护士节,护士被尊称为“白衣天使”,在最美天使的节日里,本报记者带大家走近4位白衣天使,听听她们的故事和心声。她们中有以德报怨的90后护士,有为新生命而喜悦的产科护士,也有35年如一日内退后继续干的“老护士”。她们忙起来连口水都没时间喝,更顾不上照顾家人,但再苦再累她们都不怕,只是希望得到更多信任、尊重和理解。
刘伟 35年如一日地工作
城阳新协和医院门诊输液室的护士长刘伟是同事眼中的老护士了,1979年她从护理专业毕业后就干起了护士,头3个月从“徒弟”做起,治疗班、护理班、输液班都轮了个遍,当时是在内科,后来又待过外科、妇科、传染科。
“内科我待了近20年,也是时间最长的科室,因为常接触到老弱病残、心血管疾病患者,所以工作难度和强度都挺大。”现在刘伟当护士已经35年,孩子小的时候是她最累的时间,刚过百天她就结束产假上班,一周岁送孩子上幼儿园,白天在医院忙,回去还得照顾孩子。但刘伟觉得,护士是微笑服务,再苦再累咬咬牙就能挺过去了。
刘伟到新协和医院两年多,每天她都提前10分钟到岗。一天当中上午8时到10时是最忙的时候,周末和节假日人会更多,忙起来,一上午都顾不上喝口水,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有时候到下班时间了,又来了病号就得加上一两个小时的班。2010年已经50岁的刘伟从护士岗位内退下来,但她没闲住,还是接着干起“老本行”,她说,“这么多年习惯了,工作的时候心情很好”。
姚红英 见证两千多个新生命
“听到孩子‘哇’一声哭出来,是最开心的事儿。”青岛仁德妇产医院产科住院部护士长姚红英说,早7时之前到医院已经成了她的工作习惯,到医院后,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探望前几天刚分娩的产妇和孩子,看一眼、嘱咐过,她心里才踏实。
每天9时至11时是姚红英最忙的时候,配药、扎针、处理医嘱、给新生儿洗澡、注射疫苗、解答患者疑问、协调科室内部关系等都得她盯着。为方便照顾产妇和婴儿,她经常住在医院,下半夜才能休息一会儿。今年是马年,出生的婴儿比往年多,她记得有天连着9台手术,8个剖腹产,她既要调配护士,每个孕妇还都得跟着,生怕出任何问题。
从1981年在山东医科大学附属护士学校毕业参加工作,到今年已33个年头。姚红英干过儿科、内科护士长,后来转到产科,还曾当过助产护士。在产科这么多年,她很了解同事们的辛苦,因为是跟新生命打交道一点都不能马虎。碰到晚上待产的产妇,护士每隔4小时就得听一次胎心,根本没时间休息,这些年来姚红英亲眼见证了2000多个新生命的到来。
徐敏 主动开导“找茬”病人
1990年出生的徐敏是青岛城阳区晨阳皮肤病门诊部年轻护士中的一个代表,从2010年参加工作,到现在已经4年了。之前她在老家德州的医院工作,两年前来到城阳,因为没有接触过皮肤病,像操作仪器、皮肤病专业知识等都得现学。
现在徐敏待的门诊部有四五个房间比较常用,碰上像牛皮癣等需要做很多项目的病患,她就得在这几个房间来回跑。“病人在治疗过程中,隔上一段时间就得帮他们翻身,有的项目两三分钟就得翻一次 ,病人多的时候,得好几边跑。”徐敏告诉记者,冬天门诊人最多,一天下来就像跑了好几公里的路,晚上睡觉做梦都是在给病人挂吊瓶。
徐敏告诉记者,自己的亲戚中很多学医的,自己从小就喜欢医学,护理专业也是自己选的。“在这里,经常接触牛皮癣等皮肤病患者,他们可能觉得这是很难堪的事儿,心情不好的时候就故意刁难、挑毛病。”徐敏说,有时候自己也很委屈甚至被气哭,但她理解病人的心情,所以事情过后她会主动开导安慰患者,帮他们平复情绪,更好地接受治疗。
闫晓菲 期盼更多信任和尊重
今年是城阳玛丽妇儿医院产科病房护士长闫晓菲当护士的第14个年头,现在的她每天都在病房里跟产妇和新生儿打交道。“我们科室迎接的是新生命,是充满喜悦和朝气的。”闫晓菲觉得,这也要求他们必须细心周到,把产妇和婴儿照顾好。
“平常跟病人和家属相处得都很好,很少有摩擦,但还是希望能得到更多的信任。”闫晓菲介绍,他们有时候为了产妇和孩子好会提醒产妇和家属一些注意事项,但有些人就会一再地质疑,还有些不理解来自老人和月嫂,他们老辈人有一种固有的认识,很难说服他们。
闫晓菲告诉记者,自己有一个心愿,就是想有更多时间陪陪家人。他们科室的护士上夜班都是一个人,照顾产妇、婴儿,巡视病房等得连着工作16个小时。虽然一周能休息一天,但平时上班累,休息的时候就没精力干别的了。“我女儿四岁了,我很少陪她做游戏,现在是我母亲带着她,母亲身体也好,亏欠家人挺多的。”说到这里,闫晓菲声音有点变了,护士节前一天是母亲节,她很想对母亲说一声:“妈,你辛苦了。”
文/图 本报记者 焦红红(署名除外)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孙瑶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