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劭忞被赐紫禁城骑马 传说徐世昌的诗由他代笔

2014-05-13 09:57   来源: 半岛网-城市信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徐世昌                              柯劭忞曾就读的尚志书院,今在济南的趵突泉景区内。图/王学义



  大难不死的柯劭忞果然很有后福。他于光绪十二年(1886年)中了进士,入翰林院,一路青云直上。他曾出任清王朝的典礼院学士,并被赐“紫禁城骑马”,成为继匡源之后,胶州出的第二位皇帝的老师。后来,他更成为国际上著名的历史学家、《清史稿》总纂,并独撰《新元史》257卷,被称为青岛人当中的清末民初第一大学者。

  为了争口气,他考上进士

  柯劭忞能考中进士,除了他超乎常人的用功之外,还因为他的气性很大。民国年间徐一士所著的《一士类稿》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早年,柯劭忞去河南安阳拜见自己当幕僚的父亲柯蘅,柯蘅就带他去拜见了自己的各位幕友。第二天,柯劭忞去上厕所,因为厕所正在维修,一个账房先生不放心,就过去看看。柯劭忞忘了前一天已经见过,就赶紧向前施礼,作揖致敬。而那位账房先生正在和工人说话,没太注意到。柯劭忞就气得鼓鼓的。

  柯蘅看到儿子生气的样子,就问是怎么回事。柯劭忞说,自己被人看不起了。柯蘅一听就笑了,说:“本来就是你不对,昨天已经作过揖了,今天还搞这一套干什么?再说,你只不过是个后生小子,被人看不起也很正常。有本事你考个进士出来,看谁敢看不起你?”

  柯劭忞听了很受触动,发誓要努力取得功名,一雪前耻。有志者事竟成,他终于在光绪十二年(1886年)中了进士。到这时,他还记得当年那件事。柯蘅教育儿子说:“你还得好好谢谢当年那位账房先生,要不是他那一激,你恐怕都考不上。”

  就在柯劭忞中进士的第二年,柯蘅与世长辞。我们相信,在九泉之下,他也是欣慰的。而且,他去世两年之后,他的长子柯劭憼也考中了进士。据《胶州文化志》记载,柯劭憼先任安徽贵池知县,后来上司看他有才能,向知府保荐,在任候补调署太湖县知县,几个月后又充任江南乡试同考官。只不过后来,因劳成疾,卒于江宁。

  在仕途上,柯劭忞还是比较顺利的。考中进士后,他就进了翰林院。此后,他先后担任国子监司业,翰林院侍讲、侍读等。这一时期,柯劭忞担任的虽然只是文官,但将门出身的他对国家危亡非常关心。听说德军于1897年11月入侵胶州湾,清廷轻而易举地就答应了德国人条款,柯劭忞领头串连在朝的山东籍官员十七人,于1898年12月联名上奏折,主张力战抗德。后来,爱国义士宫中栶为抗议德国入侵而自缢身亡,柯劭忞则亲自为他撰写挽联:“汉家纵有中行说,齐国宁无鲁仲连。”

  柯劭忞也绝不是个忘本的人。一个叫陈代卿的人曾任职胶州,柯劭忞当年是他看中的学生。当柯劭忞担任京官之后,陈代卿到北京游玩,就住在柯劭忞家里。他后来写文章称:“我刚开始看好柯劭忞时,他才十四岁,我就感觉他能成大器。四十余年过去了,他见了我还是像对待自己的老师一样。”

  1901年,柯劭忞任湖南学政。1906年,被派赴日本考察学务,回来之后出任贵州提学使,后任国史馆纂修,京师大学堂经科署总监督、贵胄学堂总教习。1910年,风雨飘摇的清王朝成立了资政院,声望甚高的柯劭忞出任了资政院议员一职。随后,柯劭忞奉命充任宣慰使兼督办山东团练大臣。不久,他再次被调回京师,出任典礼院学士,赐紫禁城骑马,教宣统皇帝读书。

  传说徐世昌的诗由他代笔

  岛城知名文史专家鲁勇称,中华民国成立之后,柯劭忞就回到青岛,“闭门读书谢客”。

  和柯劭忞同一年中进士的,还有一个很厉害的人物,就是徐世昌。柯劭忞和徐世昌很早就是好朋友。徐世昌虽然官居高位,但是非常敬佩柯劭忞的才学,俩人交往甚密。等到徐世昌从北京来到青岛筑宅而居的时候,柯劭忞就上门拜访这位老朋友。俩人的交情一直持续了很多年,后来更是结为姻亲,徐世昌的长孙女嫁给了柯劭忞的长孙。

  很多人都知道,徐世昌一向有“总统诗人”之称。据不完全统计,他一生作诗超过5000首,仅传世诗集就达十余种。作为一个平时应酬频繁的政治家来说,这无疑是惊人的。对此,文史大家郑逸梅在他的《艺林散叶》中称:“徐世昌的诗,往往就正于柯凤荪(即柯劭忞),徐世昌获德国文学博士,柯凤荪获日本文学博士。”鲁勇先生称,其他人也有说徐世昌发表的诗作,得到柯劭忞润色的。甚至有市井传言,徐世昌的诗中有的就是柯劭忞代作。

  据说,徐世昌当上民国大总统之后,为了让故旧老友能比较体面地为自己出谋划策,同时也想遮掩一下自己“以清太傅而仕民国”的尴尬,于是,在总统府里专门设了一个诗社,号曰“晚晴簃 ”。每个周末,他都约诗社的社友前来相聚一次,或者谈诗,或者忆旧,只是很少涉及政治。而柯劭忞正是晚晴簃 诗社的常客,并且是众诗友当中最受徐世昌礼遇的一个。

  《晚晴簃诗汇》一直被称为徐世昌所编的一部诗歌总集。岛城著名文史专家鲁海先生表示,当年为查资料他曾和鲁勇先生一起,去山东省图书馆查阅此书。发现这根本不是一册小书,而是大部头。“从篇幅上来看,很难说徐世昌一个人的功劳,恐怕其中少不了柯劭忞的参与。”鲁海先生说。

  而且,《晚晴簃 诗汇》,收入柯劭忞之母李长霞的晚年作品甚多,对其诗歌的评价也很高,称其:“格调高古,寄托遥深,蔚为国朝一作家。”《清史稿》对李长霞的评价同样很高,而我们知道柯劭忞正是《清史稿》的总纂。当然,这里绝不是说,柯劭忞有偏爱母亲作品之嫌,而是指这是否是向母亲的一次遥远的致敬?

  柯劭忞的诗有杜甫之风,但他本人并不重视诗歌。在另一位国学大师王国维眼中,柯劭忞的诗更加了不得,他说:“今世之诗,当推柯风老。”

  他一人编写出了两部历史

  柯劭忞不重视诗,那他重视什么呢?答案是两件事:其一是政治,其二则是史学。

  鲁勇先生称,在民国成立后,很多遗老并不甘心清朝灭亡,处心积虑地进行复辟活动。原来的清朝大员升允找到柯劭忞,问他的想法。柯劭忞说:“我们没有实力推翻已经成立的民国政府,但是他们的政府也知道自己不会久存。最好的办法就是到民国政府去当官,等有了大权之后重新交还给皇室,或者利用议会夺取政权。”

  徐世昌在袁世凯的再三邀请之下,重返北京当国务卿,成立了清史馆。还从山东请回了赵尔巽当总裁(也就是馆长),而柯劭忞则担任总纂。这与柯劭忞的志向是一致的。赵尔巽病逝后,柯劭忞主持完成了清史全稿。他还亲自撰写了其中的部分内容,并对全书进行了统稿。

  柯劭忞另一项壮举是编写了《新元史》。他认为,宋濂所著的《元史》过于简单又有太多错误,于是广泛搜集史料,并且请人从蒙文文献中翻译了大批材料,写出了一部《新元史》。

  鲁勇先生称,以往正史都是皇帝下御诏颁布的,而柯劭忞编成元史之后,已经到了民国,没有皇帝了。等徐世昌当了大总统之后,将《新元史》定为“正史”。对此,有人认为《新元史》不够严谨,只是因为柯劭忞和徐世昌私交好,才定为正史的。不过,从开明书店开始,就有出版社将其与二十四史合印,称为“二十五史”。另外,若再加上了《清史稿》,就合称“二十六史”。

  就柯劭忞完成新增二史这一点来说,已经非常了不起。鲁勇先生就称其为青岛人当中的清末民初第一大学者。

  胶州市政协文史办主任石业华称,柯劭忞对于中医也很有研究。据《一士类稿》记载,他从小因为过于用功读书,患有“咯血、梦遗、关格、怔忡”等四大病症,面容憔悴。熟人看了他,都感觉他不能长寿。谁知他通过自己调养,后来身体竟然越来越健壮,竟然活到了83岁高龄,也算得上一件奇事。

  而且,柯劭忞在教子方面,同样继承了父母所传下来的好家风。据《胶州文化志》记载,他的长子柯昌泗毕业于北京大学,曾先后担任国务院签事、东昌道尹兼聊城县知事、直隶政务厅厅长等职务。晚年在北京大学当教授,是古文字学家,和郭沫若是文友,交往甚密。他的次子柯昌济,研究文史,擅长甲骨文研究,是王国维的学生,曾任上海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第三个儿子柯昌汾和孔子后裔孔德懋结婚,孔德懋是孔德成的姐姐,擅长诗文。柯劭忞的孙子们,要么是大学教授,要么就是工程师,他的孙女柯兰则是小有名气的作家。

  柯劭忞一支子孙昌盛,但大都定居北京。历史风流云散之后,姜行老街的旧居早已不存。但当地仍有老柯家的故事,据说,原本的柯宅长时间内都是个大学屋,有一位姓柯的老先生设馆执教。姜行老街中,年龄在八九十岁的识字的老人,差不多都在柯家读过书。柯氏一门的书香就在口耳相传当中,传了一代又一代。

  文/图 城市信报记者 王学义

  未经城市信报授权不得转载、摘编,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 [编辑: 林永丽]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