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活动已经进入关键阶段。从调研情况看,各地态度认真,效果明显,但个别地方也出现了左右一个样、
上下一般粗等“程序化”、“模式化”倾向,如不高度重视、加以解决,必将影响活动的健康开展。
作风问题,从来就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与日常工作紧密相连。我们在调研中注意到,市县机关、执法部门、窗口单位、服务行业、乡镇街道、农村、社区,“四风”问题普遍存在,但工作性质与内容不同,作风“病灶”有差别,每个人的情况也不一样,如果一个程式搞活动,一张单子吃药,疗效肯定不好。如,流动党员与机关、基层、企业的党员不一样,要求流动党员拿出工作时间集中学习,就有一定的难度。在农村党员中,“老弱病”占比不少,让这些同志去理论提升,也不怎么现实。再如,填写表格是市县部门征求问题的有效方式,但到了乡村,党员干部就生活在群众身边,进门入户、面对面征求意见,比麻烦群众去填表要实在得多。
教育实践活动,重在“实践”二字。现实情况千差万别,开展活动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既做好规定动作,也要因地制宜、量体裁衣,不同情况区别对待,正所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有些同志拿上级讲话当“万能钥匙”,不“消化”,不“加工”,传声筒式地照抄照搬,“一个方案用多家”,尽管看起来“不走样、不变形、不变通”,实际上却将活动表面化、简单化、绝对化,成了“对上级指示怠工的最妙方法”。这种做法,远离群众、远离问题、远离实践,看似过程十分完备、动作一个不少,实则是用一般号召代替分类指导,用共性问题代替个性问题,难以把问题找准找实找具体,也解决不了实际问题,还掩盖了矛盾的存在,拖延了问题的解决,使活动失效、群众失望。
开展活动的目的不是办活动,而是实实在在去改进作风、解决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在河南考察时强调,抓作风,反“四风”,必须分类指导,不能上下一般粗。这一明确要求,为有力推进活动提供了科学方法。从严从实推进教育实践活动,就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摸清各个层级的实际情况,根据不同单位、不同领域、不同对象的具体问题,做好上下结合文章,使学习方式适宜管用,查摆问题具体实在,开展批评动真碰硬,整改落实务实可行,真正把改进作风和增强党性结合起来,把为群众办实事和提高群众工作能力结合起来,把抓发展和抓党建结合起来,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取信于民。
[编辑: 林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