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运河全线通航存争议 缺水成为最大阻碍

2014-05-19 09:54   来源: 齐鲁晚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南北运河在三岔河口汇入海河,如今已成为天津的标志。本报特派记者张中摄



  本报特派记者马云云乔显佳发自沧州

  齐鲁晚报讯 如果不是有石碑或当地人提醒,如今在通州、天津、河北等地,大运河已很难被辨认出来。济宁以北的河段早已断航,一些河段被改造成观光休闲场所,另一些则自生自灭,长满水草或干脆干涸。

  是否应让大运河全线复航,重造往日的繁华?多年来,不断有代表委员及业内专家提出这一建议,并因此成为业内争议的一大课题。

  复航建议多次上全国两会

  “当然希望大运河全线通航,我们这里需要水资源。”17日,河北沧州市青县文史专家王庆安谈及此,急切之情溢于言表。王庆安对当地的历史文化有深入研究,而他所在的青县,大运河基本保留了原始风貌,但部分河道已经干涸。

  近年来,不断有专家学者表达出和王庆安同样的心愿。在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聊城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农工党聊城市委主委孙菁连续五年提出议案,呼吁国家采取有力措施,将京杭大运河重新疏浚、通航。

  由于黄河改道、上游水库拦蓄等原因,目前大运河只有济宁以南河段尚能通航,济宁以北至京津河道已断航40年。孙菁认为,如果现在不通航,今后通航成本会更大。

  山东省政协原副主席、水利专家李殿魁也一直主张恢复大运河的全程通航功能,并认为复航是对大运河最好的保护。他多次向媒体表示,铁路、公路、海运代替不了大运河航运,水运相对来说成本低、运量大,同时还具有重大的生态功能,可促进南北交流。

  缺水成运河复航最大阻碍

  如果要实现大运河全线通航,难度有多大?李殿魁等人认为,如何穿越黄河是大运河复航的难点所在。

  济南社科院副院长、省历史学会副会长张华松教授则认为,目前最大的问题是缺水。他介绍,元明清时期,北方运河之所以能够保持畅通,主要是因为沿途有大量河流注入。明清时期,为保障运河水量,朝廷甚至明文规定,运河附近的河流、湖泊、泉源等都要由政府管理,不能随便使用。

  而现在工农业用水激增,有些地方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水源地涵养功能不足,使得北运河沿线的众多河流早已不能满足当地用水需要,加上中上游修建水库、池塘等,截留了大量水资源,所以再指望沿途河流的补充已不现实。除非开挖大型水柜,蓄积多余的雨水,但工程量太大,也不具备现实的可行性。

  经济价值多大难下判断

  除了成本问题,不少专家也认为,如今再搞全线复航,经济价值已不大。天津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张献忠就认为,即便全线复航,大运河再次成为交通大动脉、承担货物流通功能的可能性也比较小。

  他说,现在陆路交通十分发达,水运虽然成本低,但前提是需要河道畅通,而这牵扯到河道疏通、水源补充等工程,需要投入较大成本。

  “运河通航需要投入多少,又能实现多大的效益,这都不能轻易下判断。”运河研究专家李德楠教授说,若真要考虑运河复航,就需要在这些方面做详细的测算。

  天津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熊亚平则认为,即便搞复航,也只需在有条件的河段进行局部改造,其主要功能可定位为旅游观光。此外,熊亚平也建议,应该跳出大运河本身看问题。他说,依靠京杭大运河,德州、临清等山东城市曾与天津联系十分密切。史料记载,上世纪30年代,德州经铁路输出输入的大宗货物中,40%从天津走,只有20%经过济南、青岛。后来,随着济南、青岛地位上升,德州、临清等地与天津的联系才有所削弱。熊亚平说,既然有这样的历史渊源,鲁北城市应考虑进一步加强与京津冀地区的联系,发挥自己的区位优势。

相关阅读

京杭大运河 缺水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