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门当户对”更应现代化解读

2014-05-21 08:47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文/堂吉伟德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手机腾讯网,对79446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9.0%的受访者认同门当户对的择偶观,67.7%的受访者认为门当户对有利于以后的婚姻。不过,65.6%的受访者认为门当户对和爱情不是对立关系。(5月20日《中国青年报》)

  无论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门当户对”都是重要的择偶标准。当然,豪门对豪门,望族对望族,涉及到歧视和偏见,属陈旧观念在作祟,不利于社会阶层的交流。不过从事实来看,“门当户对”其实并不缺乏科学依据。一般来说,家庭背景不同其个人的成长经历不同,环境的影响使个人素质、观念、学历都存在很大的差距,甚至连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都几乎很难达到一致。若没有共同的兴趣爱好 ,生活环境认同和价值观念的认可,就很难在长期的共处中达到默契。

  婚姻是理想的,但更是现实的。若步入婚姻中的两人在经济基础、观念理念和生活习惯上差距过大,就会形成极大的心理落差。比如一方强势而另一方弱势,就难免会此生优越感彼生自卑感,不利于婚姻的稳固。时下很多人“宁肯剩着,也不愿将就”,恐怕也是出于对门不当户不对,导致婚姻破裂的顾虑。

  如果说传统的“门当户对”还有根深蒂固的门户之见,那么时下对“门当户对”的认同,却是婚姻理性化的表现。虽然“门当户对”的形式还在,但内容已然完全升华,并由之前的权利剥压而变为权利追求,由被动应付成为主动争取 ,不啻为社会的一种进步,59.0% 受访者认同的调查结果,自然不是一种虚妄的民意表达。只有摈弃对“门当户对”的传统看法,才能对其有现代意义的解读。

  门当户对和爱情不是对立关系,这不仅是一种逻辑上的辩证,更应成为权利追求的标准。志同才能道合,对于“相爱容易相处太难”的婚姻而言,只有先对别人负责才能更好地对自己负责。婚姻的默契离不开物质和精神的基础,在爱情的朦胧之下,更应看到相似的喜好和精神需求,同样是婚姻最坚实的基石。

  

半岛网辣蛤蜊评论(http://news.bandao.cn/lagala/)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林永丽]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