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杨国栋 毕业季临近,新一届大学毕业生纷纷踏上求职路。然而,由于毕业人数不断增加、就业机会相对有限,毕业生们正遭遇“拿文凭易、找工作难”的现实尴尬。“不要报法语,就业已经饱和。”“别报新闻,那完全是个坑!”……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不少网友在微博上吐槽高校的“毁人”专业。医学、新闻、语言类专业被吐槽最多,法学、管理学等专业也在吐槽之列。(5月24日新华社) 应该承认,大学里没有一个专业是没用的,像医学、新闻、语言类、法学、管理学等专业,都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毕业生求职难并不是这些专业本身的问题 ,而是供过于求造成的结果。如果高校能面对市场需求合理确定专业和招生人数,教育部能对相关专业进行总量控制,避免高校一窝蜂地开设热门专业,一些原本热门的专业也不会成为“毁人”专业和“坑人”专业。
很多热门专业因人才饱和变“冷门”,与大学扩招不无关系。但在抱怨这些专业就业难的同时,我们也该清醒地发现,很多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找工作其实并不困难,除了部分来自“985”、“211”高校的名校生,一些基本功扎实、专业素质过硬的毕业生不仅顺利找到了工作,而且还是人们羡慕的高薪职位。相同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情况之所以会出现两极分化,除了学生自身的原因及一些用人单位对名校生盲目追捧,恐怕还与一些高校的教育水平不高有关。
目前,教育部门仍以水分很大的就业率来衡量高校教学质量、确定招生名额和是否保留专业设置,难以激励高校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毕业生的竞争力。此外,一些高校老师不务正业,忙着开公司或在外兼职,拉项目搞创收,无心教学,也是近年来高等教育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
与其说专业“毁人”,不如说
不负责任的教育部门、高校和教师在“毁人”。高校专业、学科设置及招生人数没有科学规划,一些“毁人”专业不仅没有控制招生人数防止毕业生供过于求,反而还在进一步增加招生计划,让更多大学生毕业即失业,这自然无法改变目前很多专业就业难的现状。如何考察高校及教师的教育水平、敬业精神,防止滥竽充数者误人子弟,应成为有关部门的当务之急。
半岛网辣蛤蜊评论(
http://news.bandao.cn/lagala/)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林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