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公路铁路昨迎返程高峰 客流将延续至今日

2014-06-03 05:39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除了樱桃采摘,番茄也成为采摘盛宴的主角。 记者 周晓荷



  果蔬傍采摘,升级卖体验  

  6月2日,莱西一家生态园负责人张庆涛松了一口气,虽然经历了一场大雨,但他的生态园还是在端午节期间迎来了将近一千名游客。不仅仅是他家,郊区多种蔬菜水果都成熟了,“诱惑”着城里人驱车前往。然而,受制于品种、配套等原因,不是所有的采摘游都能给游客带来完美的感受。从卖果蔬到卖体验,这样的转型如何走得稳,值得思考。

  ■新奇 果蔬傍采摘今年很流行

  6月2日,岛城放晴,北宅街道毕家社区的樱桃园重新迎来了游客。“1日下雨很多人没来 ,把预订的日子改到今天了,虽然今天也有雨但是小多了,勉强可以进园。”种植园毕老板告诉记者。

  毕老板说,北宅街道的小樱桃已经基本告一段落。“不过还有很多市民来吃大樱珠,据不完全统计,这三天一共接待了游客两万五千多人。”北宅街道办工作人员辛克杰告诉记者。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除了传统的采摘樱桃、杏儿等活动外,今年蔬菜水果也傍上了采摘。5月19日,胡萝卜节拉开帷幕;5月24日,桑葚节盛大开启;6月6日,“中国国际蓝莓大会暨青岛国际蓝莓节”将再次在青岛拉开帷幕……西瓜、苹果、柿子、大梨、大枣、苹果、葡萄等都成为采摘的对象。日前,青岛市旅游局公布了今年大型节庆活动安排。根据统计,今年全市将展开56项大型节会活动,其中采摘占据了很大比例。

  ■算账 做采摘一个大棚收益翻番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 ,越来越多的农村开始在发展过程中另辟蹊径,采摘成为了他们发展新的路径。“从现在传统意义上的卖东西,很多人已经不认了,线下的亲身体验越来越重要。”张庆涛告诉记者,他的生态园正在经历从卖“产品”到卖“体验”的转型。在位于莱西的这家生态园核心区域,是“韭菜”的家。“‘山后韭菜’是我们的当家品牌,怎么样都不能放。”张庆涛说,在以韭菜打出知名度后,今年生态园开始试水采摘。

  张庆涛以西红柿大棚为例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一个大棚产量一万斤左右 ,我们的生态番茄拿到市场上去卖,平均价格7~8元/斤,收益大约是7万元 ,去除人工费、管理费大约剩余4~5万元。”他说。

  而西红柿采摘的收益则远远高于此。“采摘一共可以进行五个月左右,每天游客数量大约50人,门票20元/位,仅这块收益就在15万元左右,再加上有一些顾客购买回家的,大约有20万元左右的收入,去除各种成本,收益也翻番。”张庆涛表示。

  对于大型生态园而言,他们还更看重采摘可以带来的“辐射效应”。“采摘推出后,可以带动农家宴和农副产品的销售。”张庆涛说。这样的“连带销售”不可小觑,北宅孙瑞国就有一家农家宴,樱桃节期间最多的时候一天进账过万元 。

  ■出路 寻特色抱团发展

  面对日益爆棚的采摘游市场,张庆涛有自己的看法。“采摘游拼的是特色,关键是错位竞争。”他认为,各种植户、生态园应该主动寻求自己与周边园区的不同点,提高游客参与程度。“做采摘最重要的就是留住孩子,要用一些好的项目、产品吸引住孩子的目光。”

  “一家一户的零散采摘,不是采摘游长久发展的好路子,专业化是一种必然。”张言庆说。“这就需要组织化运作,政府或者有规模的企业牵头,进行统一的调度和推广。”他说,通过组织化运作形成一定的规模,构成完整的产业链。

  在张言庆看来,采摘最大的魅力在于“休闲体验”。“即便是规模化,也一定不要破坏这种旅游形式本身的‘自然’状态。”他建议。

  记者 周晓荷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李敏娜]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