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杨朝清 近日,湖北武汉市汉阳区城管部门采取“文明接力”的方式对违规行人进行处罚,即若发现行人闯红灯过马路,该行人须在原地替市容监督员“值班”,直到抓到下一违规过马路的行人才可“下岗”。据悉,该方法实行一周以来,违规行人较此前下降五成。 在日常生活中,对规范的知晓并不等于对规范的实施,规范既可能被执行,也可能被违反和破坏。闯红灯违反交通规则会受到惩罚并被认定为失范者,这样的后果只是其中一种可能性,也可能没有被抓住、没有被问责。只有操作系统越强大,规范才能实施得越彻底 ,规范发挥的功能就越强大,“投机者”才可能遵守规范,才会主动履行义务。
如果说罚款是一种经济惩罚手段,“文明接力”则是一场生动的社会化教育。“文明接力”的软硬兼施,既体现在“
站岗”的强制性,又体现在“教育”的人性化——从行人到市容监督员的角色转化,尽管是临时性“客串”,却让行人多了一次参与式观察的机会。这样的角色扮演和换位思考,恰恰是以往治理闯红灯所遗忘和忽视的。
从实施效果上来看,“文明接力”虽然没有根治“闯红灯”,却让失范现象大为减少。与生硬的罚款相比,“文明接力”的违约成本显然要大得多;“耽误不起”的时间成本也好,“丢人现眼”的脸面情结也罢,尽管没有经济上的损伤,“文明接力”却拿捏住行人的“软肋”,让不少行人“下次不敢再犯了”。
作为一种社会治理的手段,“文明接力”给行人补上了一堂社会化教育课,让行人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对闯红灯的风险和弊端有着更为清醒和深刻的认识,从而克服投机心理和从众心态,约束自己的行为,避免“一错再错”。说到底,只有敬畏规则、尊重公共精神,我们的公共生活才会更加美好。(作者系社会学研究生)
半岛网辣蛤蜊评论(
http://news.bandao.cn/lagala/)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 [编辑: 林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