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阳第六中学积极推行“小组合作 ,师徒互学”
学习模式,于2014年5月通过“城阳区课堂教学改革示范校”验收。近日,记者探访发现,学校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 、老师和家长的心声,然后采取提高课堂效率、帮助学生规划利用课余时间、健全监督机制等措施,在“减负增效”工作上取得明显成效 。
师生家长各有声音
记者了解到,城阳第六中学曾针对“减负“问题调查部分学生、老师和家长,因为立场不同,各自声音也不同。不少学生觉得,书包越来越沉,眼镜戴上了,眼镜度数变大了,睡觉时间越来越少,以至于周末成“解放日”,先玩为快。调查中不少老师则反映,作业布置多了学生会抱怨,但布置动脑子背诵、思考的学生就偷懒,不得不多布置书面作业。学校在跟家长沟通过程中,“孩子的作业就该多,看到孩子玩儿心里不踏实”成为不少家长的心声。
学校相关负责人分析,功利性倾向、时间误区等都是促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评价教师的机制和手段促成了功利性心理和行为的产生。而家长热衷教育投资,在“爱比较、得比较”的怪圈里心态不够平和。陷入时间误区的人认为学习时间越长,知识学得越扎实,但往往出现作业量增多,作业质量降低的现象。另外,教育改革力度和监督不够,迫于各种压力,最终又回到老路上。
练好师生内功增效课堂
据了解,城阳六中开展系列师德活动,增强教师爱岗敬业意识,将教学专注点集中在课堂上,切实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在课堂上继续打磨“小组合作,师徒互学”学习模式,向课堂要效率。记者在探访中发现,学校对学生座位进行“四人”或“五人”围坐式调整,为小组合作和师徒互助提供便利空间,老师们通过听课讲课结合学情不断改进授课方式,“捆绑式”评价使小组成员之间更加团结。2014年5月,以“小组合作,师徒互学”学习模式为基础,城阳六中顺利通过“城阳区课堂教学改革示范校”验收。
记者了解到,城阳六中不断进行教育教研探究,创新教学方式。学校教师通过外出培训等形式,积极践行先进教改经验,大胆尝试“翻转课堂”“微课”等新理念、新教法,目前正在探索适合学生学、老师教的新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教学质量。记者获悉,城阳六中学期初召开级部主任会,深入探讨如何控制学生作业量的问题,避免题海战术,精选精练,培养学生
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用好课余时间
记者了解到,这个学期城阳六中帮助学生规划时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对学生的学习兴趣 、目标、动力进行调查研究,推出合理规划方案,使学生学自己所需,投自己所好,把课余时间分块分段管理,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城阳六中精心设计作业,为学生减轻课业负担。为此学校加强了教师设计作业的规划 、学生作业规划 、教师批改作业规划等各个环节监督,结合年级和学科特点,尝试分层次布置作业。“老师要选择有针对性和典型性的习题,布置适当的探究性作业,避免机械性重复性作业,让学生保持对学习的求知欲,以兴趣促质量。”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了解,城阳六中还通过微型家长会,搭建起家校相互了解的平台,加强家校联动,让班主任更好接近家长,全面了解学生。同时也让家长了解学校“减负提质”举措,帮助纠正部分家长思想上的误区。
健全监督机制和规章
为把减负做到实处,城阳六中在上学期的基础上继续建立健全相关监察机制,比如进行学生问卷调查了解学情;访谈家长调查学生作业时间;控制试卷的印刷数量,排查无效习题;召开家长委员会共同解决作业布置的有效性问题;评比三个级部的网上作业上传的数量与质量等。
同时,城阳六中也加大对课程开设的督查力度。学校针对国家课程和地校课程重复的内容,安排专门老师整合教材,不让学生吃“重复饭”。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地校课程的教研组长,在上学期基础上继续引领落实好地校课程的上课听课评课,继续探讨小课堂的授课形式,以实用性为原则,通过走班学生接触到不同课程,培养学生兴趣。
文/本报记者 焦红红 图/城阳第六中学提供 通讯员林成梁 纪超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李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