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赵伟华 ) 6月10日,在暑假即将到来之际,青岛农业大学红十字会组织宣讲人员和学生志愿者走进
城阳区实验中学,给500余名初一学生讲解
急救知识 ,通过现场人体模型演示、真人演示、学生练习等方式,让学生学习心肺复苏、人工呼吸和包扎等急救措施。
10日下午4时许,城阳区红十字会业务科的马洪涛向学生讲解了急救知识的概况,通过现场提问的方式告诉学生遇到突发情况应该沉着冷静处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救人。随后青岛农业大学的学生向中学生分别讲解和演示了心肺复苏、人工呼吸和包扎三种急救行为具体的操作步骤。
“4分钟内能及时进行心肺复苏一般都可救活,在这宝贵的4分钟时间内需要依次做好以下几步。”讲解者向大家介绍心肺复苏的步骤,包括现场环境的判断、伤者意识判断、伤者体位摆放、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人工呼吸循环、穿衣保暖九步,同时6名大学生将三个人体模型摆上讲台,并根据讲解者说的步骤进行逐步演示,讲解者向学生详细介绍了每一步的做法,“开放气道时要清除口腔异物,将伤者头部侧偏,将口打开,用手指抠出伤者口内的异物。”正在演示的大学生将模型的头部歪到一侧,打开口腔,将模型口中的异物拿出。台下的学生中不少人也跟着讲解员的介绍比划着各个急救步骤。
在现场操作完心肺复苏步骤之后,宣讲人员和学生志愿者又给中学生讲解和演示了简单包扎的步骤。大学生志愿者分别把环绕包扎、螺旋包扎等7种包扎的步骤一一向学生演示,为了让中学生能够更清楚地看到包扎的操作步骤,演示人员分为台上和台下两部分,台下的6组演示人员分散在阶梯教室的几个角落,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看清楚包扎的步骤。
实验中学的一位老师对记者说,“之前我也给学生讲解过相关的急救知识 ,可只是口头形式的,没有模型演示,也没有学生的现场操作,今天的讲解效果非常好。”一位学生说,这次的知识
讲座让自己学会了很多急救知识,也纠正了之前的一些错误认识和错误的操作方法,自己以后也可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处理突发情况了。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李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