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维(图由学校提供)
由青岛市教育局和半岛都市报社主办、青岛GAC—ACT中心支持的2014年“师者情怀——青岛好教师”活动,本期走近青岛市中心聋校小学部语文教师曹维。从教32年的曹维一直奋斗在特教一线,通过自己的耐心和独特教学法让不少聋儿能够开口说话。在她即将退休的时候,为了继续奉献,她自愿去郊区支教。
特殊岗位上一干30多年 1981年,从师范毕业的曹维踏入了聋校的大门。在这个特殊的岗位上,她一干就是30多年。刚任教的曹维通过苦干成为了学校最年轻的语文教研组长,就在她工作最起劲的时候,病魔向她袭来。
“我23岁的时候,长了恶性肿瘤,做过7次化疗,动过3次大手术,当时连医生都觉得治不好了,但我却挺了过来,我不能浪费了这难得的‘第二次生命’。”出于对孩子们的喜爱,曹老师对学生们投入了尽可能多的精力,即使在自己曾因受风导致面神经麻痹的时候,也没有耽误工作,“孩子们下了课就争着要给我按摩,让我特别感动”。
如何让聋儿张口说话,与人交流,是曹维的希望。2000年,曹老师所带班级成为全国首批听力实验班,曹老师一头扎入到教育教学实验改革中,为了让学生早日能听会说,加班加点成了家常便饭。她每天都要对班里的所有孩子进行个别训练,为了训练一个简单的发音,摆舌位、做舌操、教孩子们正确呼吸、触摸感受震动,这些工作每天要重复上百遍、上千遍,一天下来,嗓子都累哑了,舌头都觉得僵硬了,曹老师常常是回到家,一句话都不愿意说。假期里,曹老师也放弃休息时间给学生语训。
“看到他们能交流,就是我最大的幸福,多少的辛苦也是值得的。”曹维说。在市级公开课上,学生们流利的语言表达震惊四座,聋校的老师们第一次知道聋孩子也可以像这样开口说话,曹老师在实践中探索研究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迅速作为经验在青岛地区推广。口语教学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从此聋校的课堂上也开始了划时代的变革,牙牙学语的声音遍布学校的每一个角落。
临退休了她决定去支教 曹维从学习上和生活上帮助聋儿。学生小昊的父母也都是聋哑人 ,母亲没有工作,父亲患甲状腺亢进,家庭生活困难。曹维知道了马上去他家看望、帮助,并和孩子家结成对子,捐款捐物。30多年的从教经历,曹维帮助过非常多的困难学生。
2012年,曹老师已经50岁了,她却再次挑战自我,做出一个令很多人都意想不到的举动:报名去胶州农村支教。来到农村支教后,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使教育教学工作得到“受支学校”的赞扬,深受学生的喜爱,家长的欢迎。
支教班级一个坐在教室最后面一排的学生,手上脸上总是留下打架的伤痕,且上课不爱学习。曹老师首先和班主任联系把他的座位调到前面,上课时给他足够的关注,结果发现他回答问题很好,就是不会写字。于是跟他谈心,指出他这样下去的可怕之处是会成为新文盲。给孩子树立了信心,这个学生不断进步,打架少了,作业做得也不错了。 记者 魏海洋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李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