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韩金惠 当行业协会纯粹靠权力庇护生存,就难有公正性可言,甚至失去了存在价值。行业协会要走上市场化道路,成为经济活动的调适器,就必须在形式上与行政部门切割,保证自身的独立运行,既不把权力当靠山,也要防止权力的控制和渗透。
因违规收费、未经批准开展评比达标、有偿提供信息等原因,6月24日审计署公布的报告中,多个行业协会和社会组织被“点名”。至2013年年底,卫生计生委、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等13个部门主管的35个社会组织和61个所属事业单位利用所在部门影响,采取违规收费、未经批准开展评比达标、有偿提供信息等方式取得收入共计29.5亿元,部分单位违规发放津补贴1.49亿元。(6月26日《法制晚报》)
行业协会乱象由来已久,比如餐饮业“霸王条款”重重,行业协会不仅视而不见,还出言维护;云南西双版纳旅游协会联合企业约定房价、票价,限定酒店、景点及用车,还对选择其他商家的旅游企业处以罚款……但审计署公布的多个行业协会和社会组织取得违规收入近30亿元,还是足以令人震惊。
与西方国家不同,中国的行业协会带着与生俱来的官方印记。根据1998年修订后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包括行业协会、商会等在内的社会团体采用双重管理体制——民政部门为登记管理机关,相关政府部门为业务主管单位。在这种情况下,不少行业协会自然是背靠大树好乘凉,可以轻松向企业收取所谓的会费、赞助费、评比费等,而交了钱的企业也就相应地获得短暂平安。在这种双方长久以来维持的“平衡关系”之下,谁都不愿意去点破看似完美的潜规则。
然而,行业协会本不该如此。它是介于政府和企业之间的社会中介组织,不仅协调本行业企业之间的经营行为,更为政府与企业搭建起沟通的桥梁。当行业协会有了权力庇护,就难有公正性可言,甚至失去了存在价值。对此,国家三令五申要求各级政府对此进行清理整治,2013年出台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中已明确,将逐步推进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可从如今的审计结果来看,大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之势。民政部承诺今年将启动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试点,争取到2015年年底前全面实现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要借此根治政企不分的后遗症,关键在于行业协会能否从行政保护中“断奶”。
“断奶”意味着行业协会不仅要在形式上与行政部门脱钩,取消其挂靠政府部门的归属性质;还要保证协会运行上的独立性,防止某些行政部门的控制和渗透。当前,行业协会沦为某些行政部门的小金库,近30亿元的违规收入是否蕴含了权力腐败,我们不敢想象。但可以肯定的是,相关部门能否拿出刮骨疗伤的勇气和决心,决定着政策与法律的执行效果。当然,行业协会被断了行政保护的奶,是为了走市场化之路,在市场竞争中迸发活力和潜力,成为经济活动的调适器,而非长期为公众诟病的“戴市场的帽子,拿政府的鞭子,坐行业的轿子,收企业的票子”的怪胎。
半岛网辣蛤蜊评论(
http://news.bandao.cn/lagala/)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刘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