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张环泽 张宇鸿 姜言明
于国鹏 吕光社 高 田
最近,一则消息让德州市德城区二屯镇人大主席王建新一直处在兴奋中,这就是中国
大运河申遗成功!
这个从小就泡在运河里的汉子,对运河有着深厚的感情。和他一样,在申遗成功后,更多人关注的是,大运河这一“活的遗产”将流向何方?
“申遗不是目的” 北京时间6月22日,从卡塔尔多哈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传来消息,大运河申遗成功,成为中国第32项世界文化遗产。
在大运河申报遗产区的名录中,大运河山东段有南运河德州段、会通河临清段(元运河、小运河)、会通河南旺枢纽段、中河台儿庄段等8个河段,占全部27个河段的近三分之一,总长186公里;共15处遗产点,超过全部58处遗产点的四分之一。不仅沿线5市均有遗产点列入,而且遗产点涵盖了各类水工设施遗存,成为大运河整体申遗最有力的支撑点段之一。
据了解,大运河山东段点多面长,而且面临诸如申遗和文物保护、航运、水利工程与管理等方面问题,是大运河申遗工作中工程量最大、环境治理工作最严峻的河段。
其中,大运河德州段由卫运河、南运河和漳卫新河组成。南运河自四女寺枢纽北流至德城区第三店村入河北省,长45公里,因为体现了古代运河在工程规划方面的科学性而被列入大运河申遗要素。王建新说:“现在,除了河里的水少点,周围的环境已经跟我小时候差不多了。”
“大运河申遗不是目的,而是加强保护的手段和途径。”省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省将依法保护、科学保护大运河遗产,做好大运河遗产的合理利用、传承发展。
不要随意打造运河文化 其实,早在申遗前,包括我省沿线城市在内的许多城市就已经启动对大运河的保护,而为了申遗,各地开展了清理、整顿、修复、疏通等一系列繁杂而艰巨的工作。回头来看,大运河的申遗之路走得并不轻松。
枣庄市台儿庄古运河又称月河,是目前全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古运河河段之一,被称为“活着的运河”。但在过去,台儿庄古运河是杂乱无章、破败不堪的垃圾场、臭水沟,沿运河两岸是低矮残破的棚户区,早已失去了明清运河的往日风采。2008年,枣庄市宣布开始重建台儿庄古城,这才有了台儿庄古运河面貌的崭新变化。
大运河申遗成功后,沿线城市都在谋划开始进一步的保护和管理。与此同时,一些地方表现出对大运河进行旅游、航运等方面开发的冲动。如何平衡保护和利用的关系,需要引起更高重视。
6月24日,“京杭大运河城市旅游推广联盟”成立大会在杭州召开,大运河沿线18个城市首次统一亮相。联盟的成立旨在整合京杭大运河城市旅游资源,加快沿线城市区域旅游协调发展,共同推广整体旅游品牌。
对此,有专家提醒,不要将运河文化简单化、商品化,也不要随意打造运河文化。如何调和保护与开发之间的矛盾,首要原则就是要尊重历史和自然,以合理的方式让文化遗产延续。
“申遗成功不是
最终目标,而是大运河保护的新起点。”枣庄市文物局文博管理科科长尹秀娇说,立足于保护,科学地加以合理利用,这才是大运河申遗的最终目标。要严格履行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切实按照《世界遗产公约》和《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的要求,对大运河进行保护和利用。
跨区域跨部门协调挑战大 大运河河道距离长、流域范围广,最终列入申遗范围的大运河遗产分布在2个直辖市、6个省,25个地级市。如何协调事关大运河保护和管理的不同部门、各个省市,成为今后要面临的重要挑战。
为解决水利、交通、文物等多头管理问题,文化部出台了《大运河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并在2012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全国35个运河城市还签署了《大运河遗产联合保护协定》,承诺将共同协作联合保护运河遗产。
但要在现实层面做到协作、联合保护,却绝非易事。这是因为,跨区域、跨部门协调是很难的,它涉及不同的管理主体、不同的利益诉求、不同的法规政策等。
《山东运河航运史》编辑部副主任焦振炜认为,当前,大运河的管理涉及水利、交通、航运、规划、环保、文物、国土、林业等诸多行业和部门,但彼此出发点和落脚点却不尽相同,互不统一,大运河保护和管理缺少统筹规划、统筹管理、统筹发展。各个省市之间,也存在相似的问题。当前,确有必要在国家层面设立融保护、开发、建设、利用于一体的大运河管理委员会,做好运河发展的顶层设计和政策引导,协调处理运河相关的各项事务。
[编辑: 林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