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大教授林琪10年育种 让盐碱地上长出丰产麦子

2014-06-30 13:44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6月中旬,东营现代畜牧业示范区里传来了喜讯,属于中度盐碱地的种植区里种植的“青麦6号”小麦的实打验收,经测定平均亩产达538.1公斤。据了解,“青麦6号”是由青岛农业大学林琪教授带领科研团队于2007年选育成功的,有着丰产、抗旱、抗盐、品质优良和适应性好的显著特点,加上种植过程中的多种科学管理手段,确保了此次亩产过千斤的重大突破。

  突破中度盐碱地上小麦丰产

  6月11日下午,山东省科技厅组织专家进行了2014年“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山东项目区“青麦6号”小麦的实打验收,经测定实打面积为3.333亩,共收获鲜籽粒 1862.6公斤,杂质率0.5%,平均水分含量15.8%,折合亩产538.1公斤。

  记者了解到,该种植区域位于东营市垦利县黄河口镇的东营现代畜牧业示范区,紧靠黄河入海口,土壤含盐量在0.2%~0.3%之间,属于中度盐碱地,在这样的盐碱荒滩上种出粮食作物都属新鲜事儿。以往当地农民只能种植棉花,不仅费时费力,效益还不好。今年种植的小麦亩产破千斤,实现了在中度盐碱地上小麦种植的新突破,结束了当地在此类土壤条件下难以种植小麦的历史。

  据了解,此次小麦种植选用的正是由青岛农业大学小麦育种专家林琪教授研究选育的“青麦6号”,因其具有丰产、抗旱、抗盐、品质优良和适应性好的特点,并配合种植过程中的科学管理手段,才实现了此次亩产过千斤的重大突破。

  骄傲农大教授是育种高产明星

  2007年,“青麦6号”由青岛农业大学林琪教授带领的科研团队选育成功。之后分别于2010年和2012年创出旱地全生育期无浇水情况下千亩方和百亩方平均亩产620.7公斤和703.5公斤的高产纪录,于2009年被列为山东省小麦直补品种和旱地小麦主推品种,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林琪说,由其主持研发的“青麦6号”和“青麦7号”分别是适合旱薄地、旱肥地种植的超耐旱小麦品种,发现其抗盐力强还是一个偶然的机会。“2011年在淄博桓台马踏湖区域种植的‘青麦6号’喜获丰收,当时每亩产量有500多公斤,当地的农民反映因为该地块为盐碱地,种植其他的小麦品种每亩地最多能打250到300公斤小麦。”林琪说,“青麦6号”在这样的盐碱地里实现丰产,可能跟小麦种子在耐旱与耐盐生理现象上的一致性有关。为此,2012年他在滨州市无棣县试种植几万亩小麦,2013年6月实打平均亩产449.01公斤。

  “咱山东省有1500多万亩盐碱地,主要分布在滨州、东营、德州等地区,光东营就有500万亩。为了提高产量,此次在东营试种,我们还在播种前通过溢水压碱的方式改良了盐碱地,增施了有机肥、钙肥,加大播量,在小麦小麦翻浆前进行灌水,通过一系列的栽培技术提高产量。”林琪指出,“青麦6号”此次在中度盐碱地里实现丰收,对于提高省内盐碱地的粮食产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初衷应对“十年七旱”发展生物节水

  记者了解到,水资源短缺已成为限制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林琪多年来致力于培育抗旱品种,是为了在生物节水方面寻得突破。

  “山东的年降雨量每年在600到700毫升,属于半湿润气候区域,但雨季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在小麦的生长期10月至次年6月降雨量只有200毫升。若要保证小麦亩产500公斤,就需要400到450毫升降水,缺失的部分只能靠人工灌溉来补充。”林琪说,由于北方地区基本上“十年七旱”,而农业用水随着工业用水量的增加也在紧缩,农作物在水分竞争中还要越来越多地为蔬菜种植让步。

  “我一开始从事的旱作农业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后来我们感觉到如果能够少补水、甚至不补水,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作物用水不足的情况。所以,从工程节水、农艺节水、生物节水等几个方面来讲,生物节水的发展潜力更大。”林琪说,目前山东有一亿亩的农作物种植面积,其中小麦就占了5000多万亩,其中又有30%属于浇不上水的旱地,农作物年产量很低。研发出本身抗旱能力强的农作物品种,就能让那些浇不上水的地方种出高产作物。

  攻关十年磨一剑经历千百次失败

  1997年,林琪及其带领的科研团队正式开始培育耐旱的小麦品种,到2007年“青麦6号”通过审定,历经了整整十年的科技攻关。

  “小麦一年只能种植一次,而种子的性状稳定需要6到8代,也就是说最少需要6到8年的时间,种子的性状才能稳定。之后还要通过省里进行的3到 4年的区域种植实验,才能算是育种成功。”林琪介绍,培育小麦品种最为艰难的就是种子选择和淘汰的过程,不但枯燥乏味,耗时费力,还要经受得住千百次的失败。

  因为要培育集丰产和抗旱的优点于一身的种子,就要对具有丰产和抗旱特性的种子进行组合杂交,有时候1000个组合里都不一定能选出一个成功的。林琪说,“一开始我们一年最起码要做400到 500种组合,后来越种越多每年有700到800种组合,其中80%都淘汰了。因为不好的性状不断出现,我们就要不断地发现不好的性状,保留优质的性状。尤其在小麦的苗期和授粉期要天天观察,看看到底哪个组合能够成功。”

  文/图  记者 徐伟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李敏娜]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