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闻"远眺大海无景可观" 市民牵头建海上喷泉

2014-07-03 07:36   来源: 半岛网-城市信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在我内心,海上喷泉跟我儿子是一样的!”提起海上喷泉,青岛正杰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法人代表苏正杰不止一次这样说道。20多年前一个游客感叹青岛远眺大海“无景可观”,作为一个青岛人,年轻的苏正杰暗下决心要改变这一现状。据他介绍,经过20多次反复试验论证,1997年,他与当时的东海路建设指挥部签订了建设百米喷泉项目的协议。1997年12月18日海上喷泉首次喷水,并于2008年成为奥运景观之一。

  20多年前,30岁左右的苏正杰,辞职下海,准备做旅游产业。一天,他到沿海一线倾听游客的需求,一位游客说:“青岛海岸结合处很美,只是远眺大海海阔天空却无景可观。”就是这几句简单的话,刺激了他,也激发了他的灵感。“你放心,不出五年,青岛人一定会弄个景观给你看。”苏正杰拍着对方的肩膀许下承诺,建一座人工景观的心愿像一粒种子播在苏正杰的心里。

  1987年,第一海水浴场做改造,苏正杰正好陪同一位喷泉设计师朋友走到钟表楼下的小喷泉旁边,朋友说了句“要是能喷海水就好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此后几年,无论到哪儿,苏正杰都留意各地的喷泉设计。

  1994年,经商积累了一定财富,通过学习也积累了一定的喷泉知识,苏正杰开始将自己海上建喷泉的计划提上日程。从1994年到1997年三年时间里,苏正杰集结了全国喷泉行业、海洋领域、机械领域等各个领域的力量开始实施自己建海上喷泉的施工方案设计、试验。经过20多次反复试验,1997年12月18日由苏正杰发起、参与设计和修建的青岛海上喷泉第一次与青岛市民见面,在五四广场附近海域成功喷出100多米高的水柱。

  不过,整个过程远没有那么简单。为了选择海上喷泉各个部位最适合的施工方,苏正杰曾上全国各地去做考察。而资金筹措也很棘手,虽说做生意积累了不少钱,但是在当时造一座海上喷泉对苏正杰来说也存在难度。“直径九公分的海底电缆,要运到喷泉边上就得很大一笔费用,后来我就想了一个办法,找北海船厂借了800多个浮漂,绑在海底电缆上,海底电缆就可以借助浮力半浮在水面上了,我再找了工人用养海带的小船一次一次运到指定地点,省了不少钱。”

  海上建喷泉,风浪等海上特有的环境就是最先需要克服的技术困难。苏正杰告诉记者,海水的流动性、潮汐的变化以及海上台风甚至海啸等不可预见的突发状况,对这个建筑景观有了很多特殊的技术要求。“当时我专门找人给设计了一个圆柱形‘沉箱’,跟房子一样罩在整个喷泉设施外面,保护喷泉不受台风、海浪侵袭。”此外,在海底牢固性、后期维修难度方面苏正杰都做了详细的考虑。

  1997年12月18日,孕育三年之久的青岛海上喷泉第一次揭开面纱,“在建时每天就有很多人围观,当时喷水成功的时候,海边上更是人山人海的,场面很壮观。”说起第一次喷水成功的时刻,苏正杰仍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开心地笑了起来。

  “从理论上讲,淡水喷泉17天需要喷一次水才能保证设备不生锈,正常工作。而海上喷泉我认为周期应该是3天,如果长时间不喷水,泥沙、海蛎子等东西会堵塞一些重要的设备衔接缝隙,导致设备无法正常运转。”

  据苏正杰介绍,喷泉刚建成的时候他平均每天让喷泉喷水3次,根据游客数量,白天喷两次,晚上喷一次。“晚上我准备了一个探照灯,光柱正好打在水柱制高点上,有一个外地游客来了之后远远看见海面上空有个光束晃来晃去很好奇,赶过来一看才知道是我的喷泉。”说起这个经历,苏正杰眨巴了一下眼睛,言语间都是自豪。文/图  记者 郭冰

(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 [编辑: 张珍珍]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