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温江桦 6月29日,一艘货船在夜明珠码头装运大米的过程中,不少大米散落在了地上,20余只麻雀在此抢食大米后相继死亡。事发后,湖北省宜昌市政府、公安局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高度重视,经过对该船装运的4批大米进行取样抽检化验,确认大米并无问题。技术人员分析说,它们可能是抢食大米过多导致撑死,也可能是在其他地区食入不健康物品后,恰好在此抢食大米时出现死亡。 很多人据生活经验分析,吃千家饭的麻雀岂能被大米撑死?进而推论:大米肯定有问题。早有人指出,既然抽检了大米,为何不解剖麻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麻雀是否被撑死,不能用“可能”来下结论,否则会有损科学的严谨、政府的公信。说实话,官方的技术人员还是心太急,太急于维护官方“大米无任何问题”的“权威”。
当然,不是说麻雀不能被撑死,“鸟为食亡”还是有着一定的概率。不过,大米是否有毒、麻雀是否撑死,还有待进一步查证;据此指责相关政府部门、技术人员,也须慎重。在此,应该反思,为何一个十分常规的官方辟谣事件,却被解读成一个“乌龙”呢?当然,这与技术人员不慎重的推论有关。但是,归根结底,这与当地的应对模式、思维方式,也有着非常大的关系。
麻雀不正当死亡,当地政府迅速承担起检验、辟谣的职责,值得鼓励。但是应该想到,此时官方匆忙介入、并抽检化验,对“结论发布”非常不利。其首要原因是,目前舆论环境对官方发布的信任度不高,官方“大米并无问题”的结论难以打消人们的习惯性质疑。那么,对于当地政府而言,尤其是在处理有关公共安全事件之时,就应该及时引入第三方力量,以免让人怀疑在“自说自话”,例如将抽检化验交给社会机构,邀请媒体、市民全程监督等等。
如同云南省处理“躲猫猫”事件,为打消质疑,成立了网民各界人士调查委员会。这是一种政府非常必要的避嫌措施。说到底,“麻雀撑死”事件再一次暴露出某些地方政府应对公共事件能力的缺陷——仓促上阵、漏洞百出。其实,美国的经验可借鉴。在美国,辟谣主体区分得非常明确:政府辟政府的谣言,科学机构辟科学的谣言,行业协会辟行业产品和企业的谣言。其好处是各有权威性。看看这次“麻雀撑死”事件,麻雀是否会撑死,交给科研机构研究就好,当地政府何必做出推论,节外生枝呢?(作者系时评人)
半岛网辣蛤蜊评论(
http://news.bandao.cn/lagala/)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 [编辑: 林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