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岛经济区大沽河畔的公共设施齐全。
大沽河持续恶化的生态环境,一度成为岛城百姓心中的“痛”。2011年,青岛市委、市政府启动综合治理工程,经3年治河,水利、交通、林业3大重点主体工程目前已基本完工,100多公里的河道实现全线放水,浩大的治理工程不仅换来了大沽河“洪畅、堤固、水清、岸绿、景美”的新生,也改变了沿河80万
居民的生活。国家统计局青岛调查队曾就大沽河综合治理成效进行了入户调查,当被问及综合治理带来哪些实惠时,居民齐抒胸臆:村容环境美化了、居住条件变好了、建上休闲场所了、家庭收入提高了……
沿河村庄好似欧式庄园 在大沽河胶莱流域的河西岸,有一条玉带般的平阔公路连接河堤大道,沿大道下行,就到了胶莱镇的南王疃村。每一条村路都打扫得干干净净,道路两侧,高大的樱花树将铺着花砖的人行道与公路隔离开来,花坛用白色的小栅栏围起,颇有欧式田园的风格。
王世利是南王疃村社区办主任,据他介绍,利用治理大沽河的机会,村里建起了社区服务中心,有综合服务区、农机销售维修服务区、文化活动服务区、种子销售服务区、农资销售服务区、医养一体中心、农产品包装销售服务区和社区幼儿园等八个功能区。王世利称,社区服务中心还有远程教育、道德讲堂、巾帼农业培训学校、图书阅览室、文体活动室、健身室及儿童舞蹈培训室等场所。王世利的话里有掩藏不住的自豪,他说,以前村里的垃圾、污水是大问题,3年“治河”期间,基于对乡村生态的保护,镇上在村里建起了高标准的污水处理管网和净化设施。王世利特地带记者来到村东侧的一片月季园,园对过有几排显眼的太阳板,这就是南王疃村的地埋式太阳能发电污水处理场,“日处理能力500吨,整个污水处理系统采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提供微动力循环,尾水经过紫外线消毒后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惠及周边群众2300余户,7900余人。”
水电暖全有,村镇变小城 南村镇位于大沽河平度段,3年前站在河堤上看南村,只是一片低矮的平房,如今再看,已经盖起了气派的家电工业园区,商住区的居民楼也陆续拔地而起。南村镇相关负责人尚尧文介绍,南村镇在3年内,规划出了一个主城区、三个中心社区、11个基层社区,共计22个新型农村社区,沿大沽河规划建设了7个社区。
“目前已经启动了两个社区建设,其中大西头社区一期已经投入使用,北村社区还在建设。”尚尧文称,一期工程占地100亩,投资约为1.7亿元,包括24座安置楼和一座社区服务中心,总建筑面积约7.5万平方米,到现在已开工建设18个楼座,其中有4个安置楼主体竣工。
记者了解到,为了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南村镇的城镇建设全部按照城市建设标准施行,到2016年计划投资310亿元用于小城市综合开发建设,其中基础设施配套类投资约23.3亿元、公共服务设施类投资约30.7亿元、综合开发类投资约256亿元。2014年至2016年期间,南村镇还将由政府、企业共同投资20亿元,用于完善水、路、电、暖等基础配套;投资30亿元实施平度一中分校、综合医院扩建、体育中心等公共服务项目。据尚尧文透露,光今年的投资就达到4.2亿元,“全部用于供热、电力、污水处理、消防站等11项基础配套工程。”现在的南村镇已经初具小城市的雏形。
沿大沽河堤顶路行至即墨河段,具有“亚洲第一闸坝”之称的九孔弧镜闸让即墨移风店一举闻名,但最让移风店居民开心的,还是新建的“移风店休闲广场”。自从建了这个休闲广场,吃完晚饭到广场跳个广场舞、打个够级已经成了周边居民的生活乐趣。
靠高端现代农业致富 大沽河沿途,打造高端、名牌、精品农业,释放现代农业活力,是提高百姓收入的直接手段。“大沽河综合治理工程的水利、交通、林业等方方面面都对农业发展有极大促进。比如水利,全河蓄水量增加了一倍,农业灌溉有了改善,种植条件好了,作物质量也提升。再有交通,村镇之间四通八达,出行距离缩短了,相互间的农业合作、物流、技术交流得到推动,生态环境一好,还吸引来了很多大商户、投资客。”莱西市大沽河治理工作指挥部副指挥张言伟接受记者采访时有感而发,莱西市先后建立了20多个蔬果产业区,其中,把东庄头从一个蔬菜批发地,打造成了一个蔬菜果品物流港,预计一年的交易额可以达到300亿元。
南村也是农业重地,有各类大棚蔬菜1万余亩。有蔬菜、食品加工、高端养殖企业100余家。南村镇还投资4000多万元建了专业的南村蔬菜批发市场,蔬菜销往全国20多个省市及韩国、新加坡等十多个国家。
“高端农业直接改变了农民和土地的关系。”即墨大沽河治理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鲁善海分析道,以前农民是在各自的农田里劳作,自产自销,而现代化高端农业是园区模式,农民把土地租赁给农业园区,每年拿土地租金。“把土地租出去后,农民也可以到农业园、工业园打工,拿工钱。”鲁善海说,大沽河治理前,土地租赁费每亩只有800元,现在每亩租金涨到了3000元~4000元,入园劳力每天可领到80元的工资,双向收入。
文/记者 王媛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林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