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在陪着曹世强报志愿。
7月4日上午10时40分,曹世强终于完成了高考志愿填报,他和在一旁的父母相视一笑。“这十天让我感受到从来没有过的纠结,和备考的感觉完全不一样。”曹世强的志愿几经更换,报志愿前一夜,他重新思考了一番,在纸上圈圈点点,将第一志愿由沈阳工业大学改成了辽宁科技大学。从6月24日高考成绩出来后,到报志愿结束的十天里,记者全程记录了十七中的
理科考生曹世强选学校选专业的全过程,这十天里,他一边打工,一边经历了纠结的心路历程。
决定先选专业再选大学 十七中的理科考生曹世强今年考了589分,超一本线17分。6月24日,曹世强查到分数后,自称“比前几次摸底考得要好一些,所以还比较满意。”知道了成绩之后,曹世强刚刚松了口气,但又马上陷入到另一个纠结的漩涡之中,“志愿可咋报?我一点也不懂啊。”曹世强有点犯愁。
6月27日,曹世强说自己主要考虑了山东科技大学、山东理工大学和青岛科技大学这几所学校,“感觉保险一些。”
但曹世强告诉记者,“我其实很想去省外的大学,但是省外招的人少,我怕万一报的人多就会被挤下来。”曹世强称,虽然比理科一本线高出17分,但想要在省外选一所又保险又不错的一本院校,还是有一定困难的。
“我听说到了大学还有转专业的机会,所以一开始我觉得,选个好学校的弱专业比较占便宜。”曹世强喜欢化工、生物类专业,但是他不少中意的大学这些专业的录取分数比较高,报的话有风险,所以他有些把握不准。
“我后来纠结了很久,觉得还是先选择喜欢的专业再选择大学吧。”曹世强说,“毕竟大学四年可能会影响一生,万一让我学了不喜欢的专业,四年肯定非常受煎熬。”
“智囊团”帮选省外高校 成绩出来后,曹世强一边打工一边了解学校,纠结了几天后,6月29日,曹世强开始向家人、朋友们“求助”。
“后来我表姐表哥帮着我分析,看了几乎所有一本高校的录取线,他们对于我报志愿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曹世强告诉记者,表姐和表哥都是刚刚毕业一两年,对于大学比较了解,而且爸爸还请来了同事的子女,一起帮着出谋划策。
大家了解到曹世强很想到省外读书后,又重新坐在一起研究学校、专业,相互比较后,最终圈定辽宁省的沈阳工业大学和辽宁科技大学这两所学校。
曹世强解释道,“东北是重工业基地,我喜欢的测控、电气、化工、机械等相关专业,也正好需要这样的大环境。”顿了顿,他又说,“其实我对这两个学校也不了解,觉得自己的分数入学的把握比较大,尤其是学校的名字很霸气,听起来就是好大学!”
到7月4日,曹世强基本确定沈阳工业大学和辽宁科技大学分别作为第一、二志愿,山东理工大学招的人多,他暂定把这作为第三志愿。
报志愿前夜改了第一志愿 5日早上8点多,曹世强被爸爸叫醒,准备填报志愿,“我决定第一志愿报辽宁科技大学了。”曹世强对爸爸说,“因为我觉得这个把握更大一些,放在第一位心里更踏实。”经过前夜的纠结,曹世强决定放弃沈阳工业大学,“我看了一些网上的评价,感觉这个学校不太符合我的预期,所以昨晚临时决定放弃。”
曹世强最终选择将辽宁科技大学作为第一志愿,接下来是山东理工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等5所省内高校。而选择的专业大多集中在机械设计、电气、自动化等最感兴趣的专业。
“终于报完志愿了,我还得去打工呢,就跟老板请了一会儿假。”报完志愿后,曹世强说。记者了解到,高考结束后很多考生选择放松一下,但与大家不同的是,考试结束第二天,6月9日,曹世强就来到家附近的饭店打工了。
“我儿子从小就喜欢做饭做菜,研究菜谱,去饭店打工也是想学习一下吧。”对于儿子的决定,曹世强的爸爸没有多问。
“一天快忙疯了才能赚60元。本来以为一天能赚100元,一个月就是3000元。”曹世强说,小时候就看见父母到处跑业务,非常辛苦,现在自己打工,更知道生活的艰辛了。
这个暑假,曹世强打工挣来的钱,将存起来成为他的第一笔创业启动资金,“我以后想回到青岛,开一家咖啡店,我也可以做各种美味给大家品尝。”文/图 记者 朱薪雨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李敏娜]
相关专题:
聚焦2014中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