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曾策划"德县路事件" 伺机第二次占领青岛

2014-07-08 09:40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青岛沦陷:沈鸿烈撤退前沉舰封港日军占领后设傀儡政权

  炸毁工厂后,沈鸿烈撤退之前的下一步工作是封闭港口,“把不堪作战的小军舰,满装石子泥沙,沉入港口航道;切断海底电缆;又派人去仰口布下水雷200枚;接着武装部队开始撤退。”

  当时负责指挥并监督执行沉舰封港工作的是海军第三舰队司令官谢刚哲和当时担任港务局局长的袁方乔。据袁方乔回忆,当时共有装满沙石、煤渣的5艘军舰和5艘港务局所属的小火轮,驶到大港及小港附近的航道上,打开舱底的海底门,放水入仓,船只沉下,封锁港口即告竣事。

  袁方乔回忆说,当时封锁港口的工作除沉舰外,其他港湾、港口的各项重要设施丝毫未加破坏 ,各处灯塔仅将看守人员撤回,而港内、港外各灯塔及港湾一切浮标,都原封未动,一个不拆,大港之外港湾仍可畅行无阻,所以日本占领青岛后,马上恢复了航行。

  1938年1月10日上午9时,日本海军第二舰队及部分海军陆战队60余艘军舰和几十架飞机侵入青岛海域和领空,在军舰和飞机的掩护下,从山东头抢滩登陆,配合其海军夹击青岛市区。守卫青岛市区维护地方治安之青岛保安队势单力薄 ,孤掌难鸣,唯且战且退,撤出市区进入乡间。1月11日日军开入市内后未发一弹,就占领了青岛市各要地。至此,青岛完全沦陷,再次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

  日本第二次侵占青岛后,把青岛作为其全面侵华的主要转运站、掠夺中国资源和劳工的重要输出港。因此日本侵略者从各方面不遗余力地加强对青岛的侵略统治,从当时的中国国内形势、国际形势和长远的侵略策略考虑,没有直接出面进行殖民统治,而是通过扶植和操纵汉奸傀儡政权控制着青岛的军政大权。1938年1月17日,日军的铁蹄踏上青岛仅7天,日军即拼凑傀儡政权,成立了伪青岛市治安维持会,由日本军政要人担任“顾问”。次年正式成立伪青岛市公署,赵琪出任伪市长。

  日本人实施法西斯统治,1938年1月推行保甲制度 ,以日伪青岛特别市警察局管辖区为保甲行政区,设市南、市北、海西、台东、四沧、李村6个警察分局。日军在青岛烧杀抢掠,制造了很多惨案。1938年2月6日,日军侵入灵山卫,强奸妇女40余人,杀2人,抢劫大批财物。2月21日,即墨俞家屯农民王正坚劈死了一名奸污妇女的日本士兵。10日后,日军对该村进行报复,制造了“俞家屯惨案”。

  1938年11月,日本确定青岛、上海、厦门为特别行政区。1938年11月,日伪成立了伪治安维持会学务委员会,由伪维持会总务部长姚作宾(后任伪青岛市长)任委员长,日本人推出汉奸政权只是为了掩人耳目,当时青岛的实际统治权控制在日本军队手中。这一时期,日本以军事占领和经济掠夺为目的,鲁海记忆中,日军在青岛大肆搜刮民财,“我家里的大铜床都被收走了,铜器搜刮完了后,又开始家家户户搜刮各种铁器。”

  ■私人记忆:

  六岁鲁海亲眼目睹日军刺死中国人

  “那是我一生中唯一一次见杀人,一辈子都忘不了”,鲁海说。那年,鲁海年仅6岁,当时家在中山路一号国际俱乐部的他,在1938年1月11日的下午,透过国际俱乐部镂空的院墙,看到了墙外五六位日本兵围住一个身穿黑色棉袍、头戴礼帽的中年男人,最后用刺刀将其杀害,血染棉袍。

  目睹日军在栈桥登陆

  鲁海告诉记者:“1937年七七事变后,就有一些人陆续逃亡南方,到了10月份,青岛大概走了七八万人,我父亲当时是青岛国际俱乐部的经理,由于当时日本还没有跟英美开战,住在国际俱乐部还比较安全,我们全家就于10月份搬了过去。”

  到了1937年12月,沈鸿烈撤出青岛后,“由于政府和警察都撤了,青岛当时处于真空状态,社会秩序很混乱,有私人枪支和汽车的外国侨民就自发成立了义勇队,当然他们主要是为了保护外国侨民的安全,不过也间接维护了青岛的社会治安”,鲁海说他记得当时义勇队抓了小偷后,绑在国际俱乐部院内的树上。

  1938年1月10日 ,日本海军在山东头登陆侵占青岛。鲁海说:“11日早上我还没起床,就听说日本人来了。赶紧起来和国际俱乐部的一些外国人、员工一起趴在二楼的大阳台上,当时俱乐部内的树还没有长很高,能一眼望到栈桥,只看到前海停了好几艘日本人的军舰,他们用登陆艇将一小队一小队的日本送上栈桥,然后这些军队再分批往各个地方赶”。鲁海记得当时的大街上除了日军空无一人。

  不向门卫敬礼就得挨打

  当天下午,鲁海目睹了发生在中山路上的让自己永生难忘的一幕。“那位中年男人穿着黑棉袍,头戴礼帽,被五六个日本兵围着,我隔着镂空的院墙向外看,但听不清他们说什么,直到最后我听到那人大喊‘谁会说日本话,告诉他我是好人’,但这人刚喊完这句话,鲁海看到其中一个日本兵将刺刀刺进了这位中年男人的身体,血透过棉袍涌了出来”,6岁的鲁海吓得一句话都说不出来。鲁海说他一个月后才敢走出国际俱乐部,而鲁海一家人在中山路1号这个当时的庇护所里一直住到1938年4月份才搬出来,街上的商店也是在日军占领青岛三四个月后,才又陆续开门。“由于日本1941年12月才跟英美开战,所以他们直到1942年才占领了国际俱乐部”,鲁海说。

  鲁海说这件事后好几天,中山路上都没有中国人出来行走,“我们当时家里提前买好了一麻袋大米,还有两袋面粉,国际俱乐部的厨房也存了一些食物,当时大家都不分彼此了,有东西都分着吃。”鲁海说当时中山路与湖南路交叉口的位置很快就有了一个日本人的单位在那里办公,门前有个日本人站岗,“中国人从那里经过都要给那人敬礼,否则他就会打你、踢你,那个单位在马路东侧,所以大家平时都绕开走马路西侧。”

  日本人来了,鲁海就读的兰山路小学幼稚园也停课了,“当时学校就位于中山路 2号,日本人拆除后建了海军俱乐部,然后对面建立了海军司令部。”

  文/记者 王法艳

  图片由青岛市档案馆提供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张珍珍]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