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绝活之郎庄面塑:传男不传女 传媳妇不传女儿

2014-07-10 15:35   来源: 大众日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冠县郎庄位于鲁西北,这个小村子里有三四十户人家,家家户户男女老少都会做面塑。

  郎庄面塑在当地俗称"面老虎"。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研究、创新、发展和完善,终于成为一项具有鲜明特点的民间工艺绝活。面塑大的有约15厘米高,小的只有约6厘米高,且取材广泛,十二生肖、历史传说、神话故事、戏曲故事、花鸟虫鱼、菜蔬水果等样样俱全,比如关公、八仙、刘海戏金蟾、哪吒闹海、猪八戒背媳妇、金鱼、蝉、青蛙、公鸡、老虎、猴、春燕等。

  郎庄面塑大都用精麦发面,制作简单,用捏、揉、搏、粘等方法造型,用剪刀、梳子做细部及装饰,蒸熟后上色点彩、涂胶,然后晾干,做成的面塑表面光亮,不易干裂。郎庄面塑为圆雕造型,大都为扁平状,既宜于平放和吊挂,又宜于晾干。色彩丰富艳丽、纯度高,除了大面积的品红、黄、绿以外,还用少量的白粉、钴蓝柞点缀,最后用墨线细致勾勒,整体感觉活泼跳跃,绚丽多彩。

  上世纪80年代初,山东省美术馆画家鲍家虎等专家来此考察,对这项技艺作出了高度评价,"面老虎"才由此定名为"郎庄面塑"。

  郎庄面塑作品种类繁多。就大类而言,有花卉类、水果类、昆虫类、水生动物类、家畜类、戏曲人物类、成套神话人物类等十大系列,上百个品种。郎庄面塑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面塑作品均为半浮雕式,将面发酵捏塑成形后,蒸制而成,造型浑圆饱满,简练夸张,形神俱备。作品的细部常用剪刀剪出,或用细面条、薄面片粘出,或用竹签戳画,特殊的纹路则用小梳子轧出。郎庄面塑在用色上也独具特色,常涂以大块面的红、黄、绿、蓝等色,间以多变的线条和钴蓝、白粉点出的小花,最后用墨绿勾画出人物的眉眼须发。强烈的色相对比使面塑的色彩活泼跳动、绚丽多彩。 

  郎庄面塑一直受到各级专家、学者的重视和高度评价,被誉为"中国民间工艺中的一枝奇葩"、"中国一绝"。在入选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郎庄村选出两位传承人,村中郎、李两个姓氏一家一位。姓郎的是郎秀才,姓李的是李保山。几年前李保山去世,目前,仅余郎秀才一位传承人也年事已高。

  "以前郎庄面塑是郎庄村的‘绝技’,外人想学学不到,即使是自家的女儿也不传。郎庄的规矩是:传男不传女,传媳妇不传女儿。没想到现在找个传承人这么难!"郎秀才说,"我的两个孩子都不愿学,他们到外面打一天工能挣150多块,做面塑没人要,也卖不上价去。"

  更为重要的是,郎庄面塑由于缺少时代元素,缺乏与市场的有效对接点,融入现代化大市场困难重重。为破解这一难题,冠县组织文化界专业人员进行了拜师培训,并聘请了民间艺术家对工艺、造型进行改进和创新。

  如今,面塑艺人已打破沿袭多年的传统,开发出长宽达20到30厘米的大件作品,成套的戏曲人物作品。近年来,郎庄面塑先后被选入台湾"山东印象"展、鲁澳文化交流展、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进行展销等。   (王兆锋 整理)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