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小广告诅咒老人 太缺德了

2014-07-17 09:14   来源: 半岛网-城市信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文/杨朝清

  “老太太撕一张条,少活一天。”近日,一则诅咒式小广告出现在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碧兴园小区。由于附近小区较为老旧,不少小广告涌入社区内,出现在小区各处。小区内的老人和居委会工作人员利用空闲时间自发清理小广告,这则诅咒式小广告针对的正是这些清理广告的老人。

  作为城市“牛皮癣”,小广告历来让人伤透脑筋。公众参与作为治理小广告是一种有效手段,却遭遇了利益相关者的针锋相对。在小广告张贴者看来,挡住了“财路”的老人们无异于“眼中钉”。“诅咒式小广告”说轻一点,是理屈词穷的语言暴力;说重一点,是利益至上的人性冰冷。

  社会学研究认为,当人们面对不满,大体有五种行为策略——退出、忠诚、表达、忽略、投机。面对利益空间被压缩,小广告者张贴者采取了诅咒的方式来表达不满、发泄怨气,这显然是一种错乱的利益表达。在老年人身心健康越来越受重视的当下,“诅咒式小广告”不仅违反了相应的城市管理法规,也触碰了道德底线,失去了对生命基本的敬畏和尊重,是朴素人性的迷失。

  中国人历来讲究“口彩”,这一点,在老年人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小广告张贴者的“如意算盘”在于利用老人的忌讳心理,逼迫老人“就范”,从而达到让小广告“野蛮生长”的目标。只不过,“诅咒式小广告”不仅起不到震慑作用,还会激发老人们的逆反心理,很可能得不偿失。

  治理小广告,还是要回归到“变堵为疏”的思路上来。一方面,给予小广告一定的生存空间;另一方面,给小广告戴上“紧箍咒”。只有实现了多元主体的利益协调,才会减少“诅咒式小广告”的越位和失范。更进一步说,底线的失守、人性的变异是多种因素的结果,或许,我们不能将板子全部打在小广告张贴者身上,也要反思社会治理的短板与不足。

  (作者系高校教师)

  

半岛网辣蛤蜊评论(http://news.bandao.cn/lagala/)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 [编辑: 林永丽]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相关阅读

小广告 诅咒老人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