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青南线打通鲁中交通屏障 催生“错位”发展

2014-07-20 08:43   来源: 大众日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交通有多快

  解决问题就有多快


  进入7月,山东泰金精密成型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于涛正在忙活建一个物流园,“初步预计国庆节就能开业。”

  考察过程中,于涛最看中的莫过于交通条件。他将物流园选址定在紧挨高速公路的地方。

  7月1日起,京沪高速公路济南至莱芜段,将在原有限速标准上整体提速10公里/小时,达到110公里/小时,隧道车速也提升至90公里/小时。“对于物流行业来说,速度就是效率,就是金钱。高速路提速,我们对未来的发展更有信心了。”于涛高兴地说。

  高速公路意味着“快速、便捷”,也是打动企业落地莱芜的重要筹码。

  在莱芜北部新城,山东锦尔泰精密压铸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燕岭正在陪法国客户参观企业。

  “15年前,我第一次来莱芜,对莱芜的印象就是闭塞,路不好走。”这是刘燕岭脑海中的莱芜,也曾是很多外来客商记忆中的莱芜。

  2007年12月22日,一条横穿莱芜四个区的高速公路——济青南线建成通车。这条便捷的交通要道一下子拉近了莱芜与其他城市的距离。

  “2009年,我又来到莱芜。当时开车走在济青高速上,一下子就觉得这座城市与其他城市的距离近了。”刘燕岭坦言,外商在考察公司时,会把交通是否便利列入考核标准。外商认为,交通有多快,解决问题的速度就有多快。

  如今,这个总投资11亿元,主要生产汽车发动机缸体、变速器壳体等各类铝合金汽车零部件的公司已深深扎根莱芜。记者在莱芜北部新城看到,生物医药产业园、先进制造业产业园和现代商贸物流产业园已经初具规模,投资者看中的正是因高速公路催生出的区位优势。

  一小时“上天”

  两小时“下海”


  同样在莱芜北部新城,山东奔速电梯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长明和20多名企业骨干都是地地道道的济南人。在济南居住,到莱芜上班,是他们工作和生活的写照。

  “其实企业最初是想在济南发展的。”李长明坦言,奔速电梯起家是在济南,最初只是给一些大型电梯生产企业加工配套,在拿到独立生产许可证后,他们开始四处考察选址。当时济北开发区、莱城工业区以及淄博一开发区均向企业抛来“橄榄枝”。但李长明最终选择了莱城工业区。

  “莱芜青山绿水,交通方便快捷。现在看来,我们是来对了。”李长明说。今年1月1日,济莱城际快速客车正式开通,实现了城际客车公交化,每25分钟就有一班,全天20多个班次,两城之间人员流动更加快捷。而济莱之间将要建设的轻轨,将进一步拉近两座城市的距离。

  像奔速电梯这样从济南过来落户的公司不在少数。这些企业有的是整体搬迁,有的是在莱芜建分厂,慢慢地,分厂变总部。

  不仅投资者感受到莱芜的变化,祖祖辈辈生活在当地的老百姓也正在享受着高速公路带来的便利。现在,只需要一个小时就可以到济南机场,两小时就可以到青岛港口,真正实现了莱芜人“一小时上天,两小时下海”的愿望。

  放大同城效应

  避免虹吸现象


  “济青南线带给我们的不只是机遇,更有挑战。”莱芜市发改委办公室主任杨荣泉告诉记者。高速公路开通是把“双刃剑”,既能使沿线城市联动发展产生“同城效应”,也会产生“虹吸现象”,使本地的资源要素被外地吸走。

  这一点,雪野旅游区管委会工委书记魏凯忠深有感触。雪野有山,泰安也有山,济南南部也是山区,如何能把周边地市的游客吸引到雪野来,而不是把莱芜的游客全部吸引出去?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错位发展,人无我有,树立特色。

  从去年开始,雪野旅游区发挥自身的山水特色优势,谋划了航空运动区、山地运动区、水上运动区三大功能区。现在每到周末,来雪野旅游区游玩的济南、淄博等外地车辆,能占全区总量的一半还多。

[编辑: 林永丽]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