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华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实验室做实验。
半岛都市报7月26日讯(记者 张同顺 实习生 吕慧敏) 记者从市人社局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了解到,自2012年本市出台扶持政策以来,本市招收博士后的数量迅速增长。青岛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
流动站的袁华就是去年招收到青岛的
女博士后,从学士、硕士、博士一路走来,袁华表示很享受实验室里的生活。
7月24日,记者在青岛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的实验室里见到女博士后袁华。她一开始就告诉记者,不要把博士后想得不可接近,其实博士后大多很可爱,她“就是一个年龄只有29岁,刚结婚2年的‘呆萌系’姑娘”。
想要当博士后,那可是必须经过一番寒窗苦读,这一路袁华是怎么走过来的?“我与大家一样,也是一步步走过的 。我家是威海荣成的 ,2004年考上山东大学,一待就是9年,从本科保送到硕士研究生,在硕士二年级的时候决定硕博连读,博士毕业后进了现在的博士后流动站。”袁华以一种淡淡的口吻,描述一个普通人难以企及的目标。
对自己是不是学霸,袁华开玩笑地说,如果学霸指的是死读书,那她可不是;如果学霸指的是成绩佼佼者,她勉强就收下这个称号吧。和袁华在一起做实验的师妹悄悄告诉记者:“我们都叫她学神。”
从博士到进入博士后流动站,袁华的每天生活都是在实验室制剂,进入攻关的时候,实验会从早上8点一直持续到晚上10点。“做实验是一件让人享受的活儿,有很多实验改变一个变量,就可能有不同的结果,为了得到想要的数据,每个实验都是一次探索和历险。”袁华说,她唯一觉得不爽的是想要的结果一直得不到,那个时候着急的心情会让自己觉得烦躁。
记者了解到,袁华的博士毕业论文研究的是受电弓滑板,简单地说就是动车上部与电线连接的部分,论文主要针对受电弓导电、导热、耐高温、耐摩擦等性能做的研究,争取实现国内自主知识产权。目前,袁华博士后的课题是有序多孔微滤膜,将来主要用于污水处理。
一直以来,社会上就有把人分成男人、女人、女博士“三类人”的说法,寓意女博士这类高知识分子群体爱情难以如意。袁华却不是这样,在她走过的路上,她不仅收获了知识,还收获了爱情。
“我对象是我本科时候的同学,去年我来青岛进了博士后流动站,今年他也来了青岛,已经在青岛找到了工作。”现在袁华,为两人的未来奋斗是她每天努力工作的动力。不过,由于博士后的工作非常辛苦,袁华开玩笑地说:“为了照顾我,他在家里都快成了女主人,帮我做饭打扫卫生。”说完这些,袁华露出来的是一副幸福的表情。
“年轻,就是用来奋斗的,为了美好的将来,加油吧。”袁华说,在青岛一年,她喜欢青岛的气候和氛围,打算以后定居青岛。
■相关链接
青岛已累计招收博士后1189人 据了解,青岛市是全国较早开展博士后工作的城市之一。早在1988年,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两个单位就被批准设站,成为青岛市第一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998年,海尔集团、海信集团又被批准设站,成为青岛市第一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经过20多年的发展,现在青岛全市共有博士后站78个(其中流动站46个、工作站32个),累计招收博士后1189人,留青人数占出站人数的45%,接近一半。2014年上半年共招收138名博士后人员。
自1988年开展博士后工作以来,青岛市博士后工作就一直走在全省前列,早在2008年,青岛市就在全省开创性地对进入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博士后人员进行资助,2012年,青岛市又出台了《青岛市博士后培养留青计划(试行)》,空前加大了资助力度,申请来青岛市做博士后的人数越来越多。仅2013年一年,全市78个博士后站共招收285人,总数接近2012年的2倍。
据悉,根据本市政策规定:在站博士后每人每年发放3万元、总额不超过6万元的生活补贴;博士后在站期间可免费租住博士后公寓,设站单位为博士后提供公寓的,按每人每年3万元的标准给予补贴,对自行租住其他住房的博士后,每年给予3万元的住房补贴;对新进站的博士后承担的应用研究项目,具有创新性或创业前景的,一次性给予5万元的项目启动资金;博士后出站后选择留青工作或创业的,分别给予10万元和20万元的安家补贴。
据介绍,2012年底,青岛市启动了青岛市博士后培养留青计划,计划用10年时间,通过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工作站面向社会招收培养3000名博士后。同时,将力争使博士后出站留青工作和创业的比例达到60%以上。
另外,7月22日,记者从市人社局获悉,经积极协调,山东省院士和博士后管理办公室已正式批准同意青岛市代办博士后研究人员进出站手续,这在全省尚属首例。也就是说,今后凡是青岛市博士后站招收的博士后人员,都可以直接到青岛市人社局办理进出站手续,办事效率将大大提高。 记者 张同顺 实习生 吕慧敏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林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