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多位临沂市民在微信圈转发的这则消息引起了众多家长的担心:“市中医院儿科王晓燕主任真心的呼吁:小孩发热不要用
尼美舒利颗粒退热治疗,商品名瑞芝清,工作以来已经遇见五例这样的病人,四个抢救无效
死亡,昨夜又一个小天使离开……”
8月1日,临沂市中医医院向本报记者证实,该医院儿科并没有名为王晓燕的医务人员,微信里流传的因尼美舒利导致死亡极端案例的传言并不属实。
医院辟谣
市中医医院查无此人,未出现极端病例 8月1日,临沂市民徐先生在微信朋友圈发布的一条信息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
信息内容如下:“市中医院儿科王晓燕主任真心的呼吁:有小宝贝的朋友,小孩发热不要用尼美舒利颗粒退热治疗,商品名瑞芝清,工作以来已经遇见五例这样的病人,发生瑞氏综合征,四个抢救无效死亡,昨夜又一个小天使离开,希望告诉有宝宝的朋友们,此药已禁止十二岁以下的儿童使用,再不要到药店或者私人诊所随意用药,看到的都转发吧!”
这条信息发布后,多位临沂市民纷纷在朋友圈里转发,还有部分市民致电本报记者询问:“市中医医院是否真出现死亡病例?”
8月1日下午,经过本报记者证实,临沂市中医医院小儿科并无名为王晓燕的医务人员,“医院人力资源部门经过查询,儿科的医生、护士均没有叫王晓燕的。”市中医医院相关工作人员回应说。
此外,临沂市中医医院小儿科多位专家也向本报记者证实,所在医院最近并未出现患儿因服用尼美舒利出现死亡的病例。
真相调查
12岁以下儿童禁用尼美舒利属实 “显然这条微信发布的消息不实,更不用说我们医院出现死亡等极端病例的情况了。”经证实,临沂市中医医院虽然未出现极端病例,但市中医医院小儿三科主任周峰然提醒广大家长,关于尼美舒利退烧药等小儿感冒药的使用应该引起广大家长的注意。
据了解,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曾发布报告称,尼美舒利在用于儿童镇痛发热的治疗上曾出现数千例不良反应事件。
“前些年,我们医院儿科也曾经接诊过患儿服用尼美舒利出现副作用的病例,但医院儿科至少在五六年前就再不使用这种药物了。”据周峰然介绍,早在2011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就发布通知,修改了尼美舒利药品说明书,禁止尼美舒利用于12岁以下儿童。”
此外,周峰然还提醒,尼美舒利是处方药,小儿服用后会引起白细胞降低、血尿,甚至引起严重肝功能问题,虽然微信中所说的极端死亡病例不实,但需要提醒的“再不要到药店或者私人诊所随意用药”应该引起家长的重视。“不仅是这个药,小儿感冒任何用药都要遵医嘱,多数情况下并不需要服用处方药,广大家长还是应该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小儿感冒后不要随意用药。”周峰然说。
微博、微信时代应避免盲目转发不实信息 经调查证实,微信朋友圈流传的这条消息不实。本报记者还发现,不仅临沂出现类似信息,河南、南京、广州等多地也曾流传“因尼美舒利导致死亡极端案例”,均被证实为谣言。
本报记者在网络上搜索发现,关于这条信息的版本有很多种结尾,有的结尾是“转自儿童医院ICU医生”,有的是“转自协和医院 ICU医生”,还有的则都是“儿科主任王晓燕……”
对于这条信息,7月28日,北京一家医院药房主任冀连梅第一时间在网络上进行了分析辟谣:“没听说过尼美舒利会导致瑞氏综合征的病例。一个医生遇见5例更是难以置信。这个药禁用于儿童主要是因为肝毒性,而不是瑞氏综合征。”
看到冀连梅等医学专家的分析后,很多网友恍然大悟,并自我反省。不过,不仅是这条信息,在高考、春运等期间,微博、微信中常常流传丢失准考证、火车票的谣传也层出不穷。
为何出现谣言,大家选择的是转发而不是首先进行核实求证呢?临沂市网络文化办公室相关工作人员认为,针对微博、微信上的转发信息,广大市民应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对各种信息进行理智的识别与判断,“握紧鼠标不放松”,以避免由于各种盲目转发或跟帖行为可能导致的“蝴蝶效应”。
尼美舒利 尼美舒利(Nimesulide)是瑞士Helsinn公司的专利产品,1985年在意大利首次上市,目前已在50多个国家使用,其市场规模超过10亿美元。
尼美舒利是一种非甾体抗炎药,具有显著的抗炎、镇痛和解热作用。国内外有大量的临床文献资料显示,尼美舒利与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相比解热镇痛作用起效更快,不良反应相当。
2010年11月26日,在北京儿童用药安全国际论坛上,相关医学人员提醒,在儿童发热用药的选择上需慎用尼美舒利,该药对中枢神经和肝脏造成损伤的案例时常出现。2011年5月20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通知,修改尼美舒利说明书,并禁止尼美舒利口服制剂用于12岁以下儿童。
[编辑: 李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