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傍晚,香港花园紫荆花广场上就会聚集不少乘凉聊天的居民。
晚上十点,珠海一路1号附近的居民总会在楼下纳凉聊天。
大热天,晚饭后出来纳凉聊天成了不少社区居民的选择。在三五一群的纳凉小圈子中,大家关注什么?相比较以前,如今的纳凉队伍和聊天话题又有啥变化呢……带着这些疑问,8月1日傍晚时分,记者走进
珠海路街道的六个社区,打探居民们聊天那些事儿。采访中记者发现,虽然如今的纳凉场景不如以前热闹了,但大家的话题却很丰富。
话题 既有“高大上”,也有身边事 8月1日下午6时许,记者来到香港花园社区时,就看到不少老人带着孙子孙女在花坛前的空地纳凉聊天 ,他们的聊天内容始终都绕不开“孩子”这个话题。“现在孩子长得太快了 ,前段时间小岚说话都还不利索呢 ,10个月以后,1岁多的儿歌都能唱了 。”家住珠海路1路蔡女士说道。除了孩子的成长问题,孩子的穿衣、吃饭、教育、安全等问题也是热门。“你们家孩子都穿啥布料的衣服?”“那天我去给孙女买鸡蛋吃,发现鸡蛋涨价了,上个月还是4块8、4块9,这个月就5块7了 。”“四五岁大的孩子最难养了,三伏天家里也不敢开窗。前些年,听说有个家长把孩子送上楼之后回去停车,回来孩子就从窗户上摔下去了 ,可要小心注意着。”……老人们聊得不亦乐乎。
相比较这些聊天“散户”,汕头路社区中心前方一座居民楼旁边的过道聚集着一群聊天“专业户”,十七八个人,而且聊的内容相当“高大上”,上至天文、下至地理,艺术、时政、医疗、教育都有涉猎。记者了解到,他们基本上是一天“四聊”,“我们早上5点半就起来了 ,拿着刚送来的报纸,聊上面的新闻。八九点钟回家吃饭,吃完饭再出来,聊到12点。下午和晚上大家还会聚在一起乘凉聊天。”今年60岁的李大爷向记者介绍了他们一天的“聊程”安排。
对比 昔日更热闹,今日稍冷清 现如今居民纳凉谈论的话题较以前相比有所变化,那么纳凉的情景是否也有变化呢?当谈到这个问题时,居民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 。澳门路社区的李大爷告诉记者:“以前我们家住在水清沟附近的平房,到了夏天的晚上那叫一个热闹。每天到了六七点钟大家就带上马扎来到胡同东边的空地,相熟的几家围坐在一起,今天这家负责泡茶,明天那家负责切西瓜,大家坐在一起谈天说地,想想那时真是舒服啊。”一边说着李大爷的脸上流露出对过去的怀念。
“你们那里的热闹程度相比较我们还差一截呢!”坐在一旁的邱大爷忍不住说道,“我们家以前就是辛家庄的,到了夏天 ,家家户户晚上都会出来纳凉。到了休息日我们邻居还经常会出来聚餐呢,”邱大爷边说边回忆起当时聚餐的热闹场景,“每次聚餐都会在胡同口支张桌子,每家出个菜,大家凑在一起,再来上几斤散啤,还真是独具青岛特色。想想那时候人与人的距离真的很近,现在就远喽。”邱大爷说道。“我那时候比较喜欢打扑克,一到夏天我们那片晚上光围在一起打扑克 、下象棋的就得有十几撮。打扑克的人多,‘观战’的也有不少,下班之后摔上几把牌 ,对我们来说是最好的休闲放松方式。而现在出来纳凉的少了 ,打扑克的就更少了 ,”东海中路社区的吴大爷如是告诉记者。采访中,记者也发现 ,现在晚上出来纳凉的人基本上都是年纪比较大的大爷大妈,而且那种八九个人围在一起纳凉的情形基本没有,最多是三四个人在一起说说话。
原因 生活丰富了,邻里走动少 那么,现在居民纳凉的情景为啥不如以前热闹呢?对此,李大爷说:“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 ,家家户户都住进了楼房,邻里之间很少走动,听说有许多人住了好几年对门还互相不认识呢 ,更别谈一起出来纳凉了 。”家住东海中路汇利花园的姜大爷把“纳凉大军”流失的原因直接归结为业余文化生活的丰富,“以前大家除了到外面来纳凉也没有更好的娱乐方式,不像现在有各种各样的电视剧、综艺节目以及丰富的网络资源,搞得大家都不愿意出门了,尤其是再加上空调的使用,使得待在家里要比在外面凉快得多”李大爷笑着告诉记者。
记者在燕岛山公园采访中发现,来公园纳凉的人不少,但大部分都“变静为动”——用散步代替了传统的坐着乘凉,家住澳门社区东方花园小区的陈先生告诉记者,“平时出门都是开车,上班也是坐办公室,很少有走路的机会,每天饭后围着燕岛山公园走上一圈,回家洗个澡,身上真是说不出的舒服。”
文/图 本报见习记者 刘欣 李晨 张守宇 黄俊凯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