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网咖悄然兴起 餐饮台球会所融为一体(图)

2014-08-10 07:50   来源: 青岛早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微博、微信、飞信、网络游戏……有人说,网络“绑架”现代生活。随着互联网的家庭普及和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换代升级,最初由互联网而兴起的网吧似乎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近日,记者走访发现,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吧也在悄然改变,将上网与餐饮、台球、商务会所融为一体的“网咖”已悄然兴起在岛城大街小巷……而这种改变,既有基于整合时期不得已的升级改造,也有网吧自身求发展所寻的方向性改变。

  ■发展雏形·上世纪90年代中期

  摆几台电脑就开张


  一家名为“零点”的网吧坐落于市北区海云庵对面的一条小巷中,门口牌匾不是很大,上下两层200多平米的面积和屋内200多台的电脑数量,却让“零点”在此地名气十足。时光倒退十六七年前,那时电脑还未普及,为体会“高大上”的生活,从20多岁的年轻人到四五十岁的大叔,网吧内总是人员爆满。

  张林生是零点网吧的创始人,由于从小脑子活,喜欢捣鼓点小生意,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张林生从南方回来后,便不顾家人反对,筹集了10多万元在台西二路上租了一个70平方米的店面,配上桌椅和电脑,门头上挂了个“信息店”的招牌,这就是网吧最初的雏形。“10多万元是什么概念,在当时足够买一套小户型的房子。”张林生的表弟田林说。

  一开业,“信息店”就吸引了周围邻居的注意。“最初玩的少,看热闹的多,每天差不多都有上百人来店里凑热闹!”田林说,那时候虽然挂着“信息店”的门头,其实就是 “电子游戏室”,最初只能玩一些单机游戏,后来可以几个人使用局域网玩游戏,其中最风靡的游戏是红色警戒。不少年轻人每天下班后,直接来店里打游戏。每月两万多元的纯收入,让张林生初期投入的10多万元资金,仅半年就赚了回来。

  ■“网吧”兴起·上世纪90年代末期

  上网的人黑压压一片


  1996年11月2日,北京首体西门的实华开网络咖啡屋开张,成为中国第一家网吧。半年后,张林生也迅速申请接入互联网,通过拨号上网为市民提供上网服务。当时上网除了配有安装了调制解调器的电脑外,还需要有固定电话,这对不少市民来说是不小的投资,有电脑的家庭毕竟还是极少数。张林生提供的上网服务每小时收费10元,不足半小时的收取半价,但依然吸引很多市民驻足。

  “当时上网费用太贵,往往是一个人上网,一堆人围在后面盯着屏幕看。许多人联上几分钟网,先用鼠标点开十几个网页的内容,然后脱机浏览,等全部浏览完再继续拨号上网。随着时间的推移,上网的费用也降到每小时8元至10元,来上网的人也越来越多,来晚了就没地方。”田林说,后来表哥看到外地有叫“网吧”的,显得正规还上口,于是也跟着改了名,这才有了现在的“零点网吧”。

  上世纪90年代末,互联网悄然走入人们的视野。由于当时的电脑价格偏高,大多数家庭没有购置电脑,网吧便成为了人们上网的主要场所。

  “当时我才14岁,上初中,没事我就和同学跑到网吧里玩,家里人怕耽误学习都不让,我们只能偷偷摸摸地来!”市民刘鹏告诉记者,1998年,海云庵附近开了家“大刚”网吧,他放学后总会过来玩半个小时再回家,而上网的费用则是他平常节省下来的零花钱。不仅是刘鹏,在那个年代,上网吧玩游戏成了很时髦的事,每天网吧里都黑压压的一片,吧台前总会聚集着不少等待上网的人。

  ■“黄金时代”·21世纪初

  “要想发,开网吧”


  网络游戏的盛行,吸引一批忠实网友,网吧也步入黄金时代。当时,有一句口号叫“要想发,开网吧”。除了上网和包夜费,网吧还靠卖游戏点卡和Q币赚钱。规模稍大的网吧,一天收入可达数千元。

  “恐怕也就是两三年的时间,四周网吧又开了十几家!”田林说,网吧的空前火爆和产生的巨额利润,吸引着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在台西二路不到2公里的距离,大大小小的网吧一家挨着一家,每一家都人满为患,生意兴隆。

  网吧成为年轻人接触世界的桥梁。回忆起大学时网吧的火爆,33岁的王振印象深刻,他第一次接触网络就是在学校附近的网吧。“当时上网主要是玩游戏,星际争霸、CS、传奇、魔兽争霸等等,除此之外,就是看体育新闻,可以第一时间从网上了解到最新赛况。”王振说,以前经常整个宿舍的同学都在网吧玩游戏,有时为了上网得排半小时队。

  21世纪初期,走在岛城随便一条大街小巷中,网吧更是如雨后春笋般占据着一些有利位置。2001年,张林生投入上百万元,用两个多月时间,先后在南宁路、大尧路等路段开办了6家规模在200多台机器的大网吧。“当时每个店里都雇了两三个人,平均一家店每天净利润在3000元以上。”当初投入的成本仅仅用了不到半年时间,就全部收回成本。

  在网吧业快速膨胀的同时,由于缺乏监管,网吧内出现大量暴力、色情等内容,被喻为社会闲杂人等的集散地,关于青少年沉迷网络的新闻也开始见诸报端。

  2002年11月15日,《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开始实施,其中把未成年人禁入网吧作为工作重点。《条例》规定,网吧不得接纳未成年人,网吧需在入口处的显著位置悬挂未成年人禁入标志,并对上网者的身份证进行核对、登记。条例还规定,各中小学周围200米范围内将不再允许有“网吧”存在。

  ■竞争激烈·21世纪10年代

  装修换新机吸引客源


  “到了2008年,电脑就不再是稀罕物了,明显能感觉出来,上网的人没有以前那么多了,主要还是因为个人电脑的普及,以及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快速崛起。”田林说,再按照以前的思路经营肯定行不通了,他通过压缩店面降低成本,又重新装修店面、配置高端机器吸引客源。

  “我当时也是工作需要,家里花了4600多元配置了一台电脑,在这以前我也经常去网吧,后来家里安上了电脑,再说网吧里的环境也不是很好,就再也没有去过。”36岁的赵建刚说,他在一家木器厂从事销售工作,几乎每天都要给客户发放各种信息,在这以前他经常去网吧,电脑成了他的得力助手,现在家里的机器配置更高,他每天还带着新款笔记本上班,网吧几乎很少问津了。

  记者探访发现,在岛城街面上不少熟悉的网吧不见了踪影。“现在来网吧的人确实少了,我大致核算了一下,从2008年到现在,我这些网吧的上座率与2006年相比至少下降了一半。为了吸引客源,现在网吧之间也存在着不良的竞争,不但在比拼设备配置和环境,还打起了价格战,平均每小时都低于两元。”田林说,现在网吧每小时1.5元这个价格,基本上算是保本。每个店面每年光是光纤费用就要10多万,房租、员工工资、水电和网络等费用加起来,每天的运营成本差不多3000元,当时店里的经营只能勉强做到收支平衡。另外,网吧机器损耗较快,平均一年多左右就要更换机器,这样每年赚到的钱一大笔又投进去了。为了减少成本,他忍痛割爱将原先6个网吧压缩到了3个。

  一家网吧经营者告诉记者,他家网吧所处的这一条街,当年可是网吧经营者的必争地段,现在关门了好几家。他家依然坚持到现在,说实话靠的是自己家的房子不花房租,但为了能够吸引客源,还是把门面一遍遍装修,硬件设施精益求精。

  观点 为市民提供文化服务

  观察人士指出,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崛起,网吧会变得越来越"小众",网吧行业面临重新洗牌,但并不会消亡。"网吧变形将是这个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山东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王忠武认为,如果网吧积极转型,丰富经营内容,仍有希望在市场占得一席之地。王忠武表示,在欧美、日本等地,网吧更加注重提供图书、餐饮甚至洗浴等多样化的休闲娱乐,上网只是众多选择之一。这种经营模式更符合现代人的消费需求,因而有稳定的客源,这值得中国网吧经营者借鉴。他还指出,网吧是一个重要的社交场所,这是目前手机、平板计算机等移动终端设备所不能提供的。

  "其实网吧提供的是一种文化服务,网吧完全可以像图书馆一样,供人们查阅资料,获得资讯。应该把网吧弄得像星巴克一样,让它成为一种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地方。"王忠武说。

  "许多人聚在一起上网其实就像一场聚会,而现在每个人都在低头玩自己的手机和计算机,交流少了许多。"虽然王振很久没去网吧了,但他仍怀念许多同学在网吧一边聊天一边玩游戏的日子。

  数据 街头网吧逐年减少

  山东省文化厅的数据显示,2013年山东省有500家网吧关门停业。而中国文化部发布的《2012中国网吧市场年度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底,中国网吧数量13。6万家,比2011年减少约一万家﹔收入537亿元,同比下降13。2%。这是2004年以来,网吧数量首次呈下降态势。年度报告分析,今后网吧市场的发展将呈现收入规模进一步缩小,网吧门店的专业化和特色化进一步加强等趋势。

  青岛市网吧网络协会会长李东明在2014年年会上透露,我市网吧已经走到了谷底,调查显示目前青岛共有网吧约1500家,盈利的只有约三成,其余大量网吧都处于勉强保本或亏损状态。而去年6月份的数据显示,全市实际经营的网吧还有1704家,这表明在最近一年的时间里,岛城网吧又减少了200家。

  网吧“大咖”转做网咖

  在青岛信息城西侧有一家网咖,因为可以喝咖啡,网吧内还提供各种糕点,里面还设有专门休闲娱乐区,让这里上百个机位都座无虚席。"现在最难做的就是网吧,我有20多家店,现在这个情况,只能转型,否则没有别的出路!"负责人朱铁军告诉记者,从10年前,他和几名大学同学一起,先后在市内开办了20多家网吧,资产达到上千万,这一度让他们成为岛城网吧界的"大咖"。

  "现在手机都能上网,更不用说家家户户都有电脑了。现在来网吧上网的人要求很高,尤其是一些喜欢玩大型游戏的年轻人,不但要求机器配置高,环境也要好,一些环境嘈杂的网吧,很难留得住客人。"朱铁军说,从2012年开始,为了转变这种局面,他们决定把网吧做成带有休闲性质的"网咖"。下一步,他和股东们商量要统一门面,统一销售,做连锁式网咖。另外,他还想"学点别的",以后打算开办一家专门为网吧或者大型公司提供网络维护的公司。

  在宁夏路经营一家网吧的老板张军告诉记者,从4年前开始,他就开始接触网吧生意,当时共投资60多万开了3家,但这两年来生意有所下滑。究其原因,从市民家中由原先的拨号到包年到ADSL,更重要的是网络入户的速度也大大加快,现在网络的发展已经非常成熟。"随着笔记本电脑的普及,随意找到一名市民,拥有笔记本电脑的不在少数。另外,还有手机上网,宾馆里也都设上了网络接头,甚至在一些公共场合无线网络免费上网,现在的网吧基本上成为了玩游戏人去的地方,不少网吧白天客人很少。我认为,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转变经营思路。"张军说。

  "网吧还是有很大优势的,目前看来,网吧在游戏体验以及游戏玩家社交方面,仍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同时,随着诸多网吧在硬件方面的不断更新和网络提速,大屏幕和高速的网络视频体验成为网吧的卖点之一。"在齐东路经营一家网咖的李志鹏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崛起,网吧会变得越来越 "小众",网吧行业面临转型。比如,在国外一些地方,网吧已经走过了"老套路程",他们的定位更加注重提供图书、音乐、餐饮等多样化的休闲娱乐,上网只是其中选择之一。目前来看,这种经营模式更符合现代人不再局限于上网娱乐的消费需求,值得网吧经营者借鉴。(本版撰稿摄影 记者 牟成梓)

  

相关阅读

青岛 网咖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