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二代”的其他形态 农村经纪人:家门口把钱挣 说起渐渐崛起的“农二代”们,除了跟自己父辈一样靠种粮食在土地里“淘金”的,还有一部分年轻的“农二代”通过别的途径在家乡的土地上发家致富。平度一位叫王莎莎的姑娘就用她独特的方式在家门口帮妈妈一块儿做起了贩卖蔬菜的生意。“我女儿是我的骄傲,我所有的生意伙伴对她评价都很高。”说起女儿,王莎莎的妈妈姜女士很欣慰。
姜女士介绍,很久之前,农村人就开始将原本自给自足的蔬菜瓜果等农产品带到市场上去卖,但是往往因为交通、保鲜等原因收益不高。渐渐就有一些聪明的农户将活跃在全国各地的批发市场上的水果贩子带到田间地头直接收购。一到播种、收获季节,他们便走村串户、跑市场、购销产品、传递信息,架起千家万户连接市场的桥梁,缓解了农产品难卖的问题,他们就是农村经纪人。“家庭农场、农村合作社越来越多,农村经纪人也越来越活跃了。”姜女士笑着说,别人都叫他们“代办”。
今年26岁的王莎莎,初中文化,毕业后曾在青岛帮人卖海鲜。三年前回家帮姜女士打理生意。“我们娘俩主要做蔬菜生意,从5月忙到10月,之后的时间可以出去玩也可以再找一些活儿干。”从甘蓝、大白菜、大头菜到土豆、卷心菜,到了收获的季节她俩开始忙碌。平均每斤蔬菜他们能提成2分钱,发货量大的时候,一个月能收入三四万元,五个月就能达到20万元左右。
“养兔大王”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种地的、卖菜的都能赚钱,养殖户也不甘示弱!“农二代”发家致富的渠道越来越多!在莱西市开发区北马庄村西南边一处不起眼的小院子里,有2万多只雪白的大白兔,它们就是“老高家儿子”高海清的“摇钱树”。2008年大学毕业之后,高海清曾在一家公司上了三个月的班,“看不到前途”又想创业的他就“打道回府”了。父母种了一辈子地,没有攒下多少钱,创业资金是个大问题。思前想后,高海清想了一个投资较少的行业——养殖业。除了自己的养殖场,他还联合附近131户村民组成了青岛凯顺养兔专业合作社,他自己担任理事长。据了解,高海清的年收入能达到50万元,社员平均每年也能增收五万元左右。回想创业初期,高海清辞职回家时最不能接受的是他的父母,在家种地一辈子的老高辛辛苦苦供儿子读书,就是想让儿子“有出息”,走出农村。看到儿子念了十几年书,转了一圈又回到了“原点”,老高心里很不是滋味。“我坚持要回去养兔,爸妈也拿我没办法,只能帮着我。”如今高海清不但自己脱贫致富,还带领村里不少村民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辣椒造就30个千万富翁 胶州市胶东镇于家村面积虽然不大,但却是全国知名的辣椒集散地,新疆、甘肃、内蒙古、河南、河北等地出产的辣椒,都会被客商千里迢迢运到这里交易,并流向世界各地。最多的时候村里70%以上的村民都加入到辣椒采购、加工、生产各个相关领域中。一份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于家村有20多位千万富翁,年收入在10万元至数十万元之间的村民比比皆是。于家村的村会计刘殿刚告诉记者,现在村里至少有30个千万富翁了。“亿万富翁估计都有了。一些辣椒深加工企业年收入过200万都是轻轻松松的事。”
“以前家家户户都种地,有一些种辣椒的农户就出去找客户,把自己种的辣椒销售给东北的客户,后来引来的客户越来越多了,供不应求的时候,他们就开始从外地采购辣椒,再深加工卖给外来的客户。”据刘殿刚介绍,有了这些探路者之后,村里半数以上的村民都被带动起来了。2009年,以于家村为核心形成的辣椒加工贸易区交易额达50亿元,当地120多家辣椒加工企业、1000多名辣椒经纪人掌控着国内辣椒交易量的三成。目前于家村很多与辣椒相关的企业都拥有出口权,农产品包括辣椒粉、辣椒面、红色素等。“我们还有上千名经纪人,去全国各地收购辣椒。这个月月底就有一批人要出发去新疆了。”刘殿刚告诉记者。
变化:“农二代”找媳妇不愁 随着收入的增长,生活方式的变化,农村人“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形象也发生了巨大改变。“农二代”这个曾经令一些农村出来的年轻人抬不起头来的称呼,也跟“高富帅”、“白富美”这两个网络热词挂上了钩。“喜欢我儿子的姑娘可真不少,个个都很漂亮。”在跟记者聊天的过程中,王玉芹说起了自己至今单身的儿子。虽然王玉芹的儿子只有高中文化,但是在周围人眼中却是名副其实的“高富帅”。他自己开一辆奥迪,在市区比较繁华的地段还拥有一块门头房,此外他自己还是一名农村经纪人,生意都做到外省。“他姐姐嫁人了,都有了宝宝,现在这个儿子还没着落。但是我也不担心,不少家境很好的姑娘都喜欢他呢。”王玉芹告诉记者,托人给儿子介绍对象的不乏一些政商界人士,家境都不错。
记者采访了解到,在农村跟王玉芹儿子一样的“农二代”很多,虽然是农民身份,但他们身上的光芒已经远远超过了一个普通的城市人。“养兔大王”高海清就算一个。“大学毕业在城里上班的第一个月,我只领到了1200元工资,除了自己吃住花销,女友过生日或者过情人节,我连个像样的礼物都拿不出来,更别说买房买车了。”谈到这几年生活的变化,高海清笑着告诉记者,后来有车有房了,去自己家说媒的人也多了起来。如今高海清已经结婚,跟妻子还有一个两岁半的女儿,一家人隔一段儿时间就开着车去好玩的地方玩一玩。
于家村的村会计刘殿刚告诉记者:“村里的姑娘都不愿意往外嫁了。”据刘殿刚介绍,于家村的村民除了办工厂,就是从事辣椒收购、经纪工作,还有的人从事终端销售。“年轻人跟大人跑收购,也有一些有文化的把新的经营理念带到村里的企业中来了,就连七八十岁的老人都可以摘辣椒干挣钱,一斤5毛钱,手快的一天能挣200元呢。”现在,村里一半以上的人都住上了楼房。 文/图 记者 郭冰
(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 [编辑: 李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