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都市报《
平度新闻》创刊三年来,受到越来越多平度市民的喜爱。不少热心读者除了关注本报每天的新闻外,还习惯了留意身边的点滴事情,并把自己感动和不平的事情记录下来,通过拨打本报热线电话0532—88386669,积极向本报提供新闻线索。新河镇顾家村69岁的徐文胜老人就是我们身边一位有心的“新闻人”。
创作诗歌,送个礼物 今年69岁的徐文胜是本报的热心读者之一,虽然年近七旬,但他依然爱读报,细心地观察身边的新闻事件,一有新鲜事情就会拿起电话给本报提供新闻线索。“我是一位退休职工,平日里没什么事情,我就喜欢看看报纸或是重点新闻。”徐文胜说,“这已经是我订阅半岛都市报的第九个年头了,报纸办得很好,我一直都很喜欢。我尤其关注咱们的《平度新闻》,这样就可以第一时间知道自己周围发生了些什么大事或是新鲜事。”徐文胜表示,为了表达他对自己的喜爱,他还特地为《平度新闻》三周年做了一首诗歌,也算是一名热心读者送给《平度新闻》三岁生日的礼物。
据了解,徐文胜是一位对生活见闻很有心的老人,看见自己身边有什么比较感人的事情都会自己写成诗歌或是其他形式的文字记录下来。“我没事的时候,也会自己写点诗歌什么的,写完就装订在一起。”徐文胜说,“之前,我也给青岛那边拨打过热线电话,青岛那边的记者也到我们村里来采访过。”徐文胜表示,自从《平度新闻》创刊以来,他就开始拨打平度这边的热线电话,0532—88386669则成了他手机里存储的常用电话号码。
徐文胜告诉记者,到底给报社打过多少热线,他都不记得了。“尽管我不记得自己打过多少次热线,但是有几次热线报道,我的印象还是比较深刻的。”徐文胜说,“我们村里有一户五世同堂、相亲相爱的人家让我很感动,我就希望有更多的市民能够分享他们平凡的幸福。所以,去年8月26日,我就拨打《平度新闻》的热线电话,把这事告诉了记者。”徐文胜表示,他没想到,自己刚拨打完热线电话,就有记者联系他,一篇标题为《五世同堂,过年磕头得“叫号”》的热线报道8月28日就见报了。
徐文胜表示,《五世同堂,过年磕头得“叫号”》的报道出来之后,村里人相互传阅着报纸,大家都很感动。“‘97+3=100,这可能就象征我们团团圆圆、美美满满、其乐融融的一家人吧’这句话,就是对这个五世同堂大家庭的最好赞誉。”徐文胜说,“因为五世同堂,家庭成员比较多,过年的时候要有个专门的报幕员‘叫号’,大家轮流给老人拜年的细节让人一看就有兴趣。”
留意身边生活,关注热线报道 自从《五世同堂,过年磕头得“叫号”》的热线报道之后,徐文胜更加留意身边一些比较让人感动的事情。“我们顾家村有一个老京剧班自1921年成立至今,已经有九十余年的历史了。目前,京剧团中最年长的顾瑞先老人已经82岁高龄了,仍然按时参加京剧团的演出。”2013年11月20日,徐文胜又拨通了本报的热线电话,“到了我们村里大集的时候,十里八乡的老戏迷们都会集中到村里的老年人活动室唱上几出。”
随后,记者跟徐文胜取得联系,2013年11月21日,记者在顾家村的老年人活动室内见到了正在唱戏的老京剧迷们。尽管平均年龄近七十岁,但京胡一响,这些老京剧迷们全都精神奕奕。“当年,我们京剧团在平度市区搭台子唱戏,最长的时候一连唱了一个月。来听戏的人都夸赞我们的演出是好戏连台,一‘顾’到底。”回想起当年京剧团的辉煌,老戏迷们都很激动,但老京剧班的传承问题却让他们感到担忧。
据了解,徐文胜拨打热线的目的也是想通过媒体报道,一来为老京剧班的存在做大见证,二来也希望有更多热爱京剧的年轻人,可以让顾家村老京剧班代代传承下去。“老京剧班的老戏迷们最年长的82对,最年轻的也有52岁,平均年龄将近70岁。”徐文胜说,“京剧是国粹,也是我们顾家村的精神支柱。通过《平度新闻》的报道,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我们的老京剧班,我相信,小辈们一定会将这门艺术传承下去。”
宣扬孝心,传递正能量 据统计,徐文胜隔三差五就会通过本报热线电话提供一些比较有新闻价值的热线新闻。尽管有的新闻线索不能见报,但年近70岁的徐文胜却乐此不疲。“我家老嫂子病重,侄媳妇寸步不离,把老嫂子照顾得可好了。”今年7月份,徐文胜又把他侄媳妇照顾婆婆的事情提供给本报。“不光是我的老嫂子,连我这个做叔叔的看着都感动得不得了。”
通过徐文胜的介绍,记者认识了一位贤惠孝顺的妇女。“尽管侄媳妇一直强调,儿媳妇照顾婆婆是应该的,但她却是我见过的对婆婆最尽孝的一个儿媳妇。”徐文胜说,“乌鸦反哺,做子女的,就应该好好孝敬自己的父母。”徐文胜告诉记者,他拨打热线电话也是想通过侄媳妇的事迹,将这份孝心宣扬一下,将这份正能量传递给更多的人。
文/图 记者 郭微微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刘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