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一心 同胞并肩
用爱共建幸福的家园
为了后藏神奇的土地
不忘
援藏神圣的誓言
爱着格桑花开的美丽
追逐雪域梦中的明天
无怨无悔 勇往直前……”
这是山东援藏之歌——《奔向日喀则的呼唤》。8月6日抵达日喀则,上了车,藏族司机普琼放了一路,记者听了一路。
在藏采访6天,记者深深爱上了这首歌。
务实援藏
——珠峰脚下共建幸福家园 夏尔巴人拉仁的家住在与尼泊尔一河之隔的高山上,海拔3000米以上,风景优美,但生活条件恶劣,上下山全靠两条腿。
与所有村民一样,拉仁一家过去住的是铁皮木板房,卫生条件差,生产方式基本上是刀耕火种。
现在一切都变了。
记者来到聂拉木县樟木镇立新村时,拉仁背后就是政府补助50多万元盖起的三层小楼。山东援藏干部根据立新村的实际投入专门资金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从去年开始,开工建设夏尔巴人民俗度假村,帮助村民建起能自用、能待客的“藏家乐”。现在部分“藏家乐”已投入使用。
靠着“藏家乐”和边贸生意,拉仁一家年收入增加到六七万元。
“感谢你们,感谢山东干部。”朴实的拉仁不知遥远的山东在哪里,只知道那里来的亲人帮他致富。
中央开展对口援藏工作20年来,山东省委、省政府先后派出7批共380名干部参与援藏工作。他们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和孔繁森精神为指引,牢记使命,忠诚履职,攻坚克难,在雪域高原谱写了一曲曲感人至深的民族大爱赞歌。
20年过去了,受援地日喀则,这片藏语“水土肥美的庄园”,步入了历史上发展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好、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时期。
20年来,山东累计投入各类援助资金26.42亿元,实施了1000多个涵盖经济发展、维护稳定、改善民生、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大项目、好项目,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口支援工作新格局。“科学援藏、务实援藏”给日喀则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
20年来,日喀则地区5个山东对口支援县(市)(日喀则市、白朗县、昂仁县、聂拉木县、南木林县)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了30倍、4.8倍、9.4倍。
民生援藏
——百姓所需,就是我们所援 身有残疾的次仁老人再也不用为生活无着担忧了。
老人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生活十分艰难,一直盼望着有个安度晚年的地方。
一个月前,他住进了山东援建的日喀则五保集中供养服务中心,衣食住行全免费,有专人照料。他紧紧拉着记者的手,用藏语说着感谢的话。
“民生是第一要务,保障民生是做好对口支援工作的根本目的。”省对口支援办主任姜长兴说,“山东坚持援藏项目和资金向基层倾斜、向农牧区倾斜,着力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
新一轮援藏以来,我省投入民生领域的资金达6.69亿元,实施援建项目142个,分别占援藏总资金和项目个数的73.8%、74.3%。
记者在日喀则期间,采访了20余个建设项目,大多与民生有关,仅改扩建的中小学项目就有四五处,新改建的村镇卫生院也有多处。
平均海拔4513米的昂仁县通上了电,结束了照明靠酥油灯的历史;昂仁县中小学升级改造项目全面开建,新建学生餐厅、宿舍等。
日喀则有名的贫困村要搬进新居了。新房即将建好,同时配套建设幼儿园、标准化卫生室,活动广场。
南木林县艾玛乡柳果村是当地有名的贫困村,村里人收入少、住房条件差,住的全是土坯房。潍坊市第五批援藏工作组了解情况后,当即决定建设新村。
情远希望小学的土坯房被钢筋混凝土楼房代替;昔日土坯房满城,酥油茶“泼地”,牛粪当道的日喀则城区已变成霓虹灯闪烁,高楼林立,商业繁荣的现代化新城。
就业和教育是日喀则的两大难题。以就业为导向,山东投入援藏资金2750万元,建成日喀则地区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和昂仁县、聂拉木县、南木林县职教中心;坚持教育优先,山东投入援藏资金6886万元,建设了日喀则市、昂仁县、聂拉木县、南木林县双语幼儿园,日喀则市江当乡完全小学、白朗中学等项目。
西藏地广人稀,自然环境恶劣,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较差。山东投入援藏资金14300万元,对31个新农村示范点进行村容村貌整治和“水电路”等小型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藏区新农村“净化、绿化、亮化、美化”;为偏远无电村农牧民群众安装太阳能系统200套;按照每户补贴3500元的标准,对4178户农牧民安居工程进行资金配套。
激情援藏
——来藏为什么、在藏干什么、离藏留什么 “来藏为什么、在藏干什么、离藏留什么”,这是山东第七批68名援藏干部的思考。
记者刚到日喀则,就听说援藏干部、地区发改委副主任李景勇患上高原反应性心脏病,并伴有气肿,在济南做完检查就匆匆赶回西藏。记者问他考虑过提前回去吗?“那哪能行,咱不能当逃兵!”一年来,尽管由于高原缺氧,第七批援藏干部不同程度地出现高原反应,体重普遍下降了5-10公斤,多的甚至达到15公斤,但他们默默坚守,从不言语。
第七批援藏烟台工作组的干部中,有4名干部亲属身患重病,有的干部妻子身患癌症,却不能守护在身边,只能用电话相互鼓励、安慰。
曾担任潍坊市第二、第四批援藏领队的秦维强,在担任南木林县委副书记、书记期间,走遍全县的角角落落,一心扑在南木林的发展上,被誉为“孔繁森式的好干部”。
为培育发展“艾玛”土豆品牌,他深入调研、多方论证,积极引进恒温保鲜库建设,有效改进了土豆储藏方式,提高了产出效益,为实施土豆产品深加工奠定了基础。为开发旅游资源,他带领援藏干部深入大山最深处,探寻南木林至纳木措的旅游通道,无路的地方就骑马在海拔近5000米的山上走一步歇一步,硬是闯出了一条新的旅游产业发展之路。
为做好维稳工作,秦维强带头组织开展矛盾纠纷集中排查化解、机关干部下派蹲点帮促后进村转化提升、法制宣传教育等活动,三年时间全县信访量下降了50%,刑事案件下降了60%。与他打过交道的干部都说:“秦书记能力强、主意多、人厚道,再难的问题到他手里总有好办法,办实事办好事总能办到藏族群众心坎上。”(记者 李剑桥)
[编辑: 林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