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廷 李宗仁
五四运动之后,中日两国经过华盛顿会议,决定由中国拿出巨额赎款收回青岛主权和原日本占领的胶济铁路及矿山。为落实华盛顿会议的这一决定,中国成立了“鲁案善后委员会”,由王正廷任督办,
陈干任青岛接收第一部委员。陈干同王正廷一起与日本代表进行五十多次艰难的谈判 ,终于让青岛重新回到了中国的怀抱,而青岛回归之后,日本人留下了一堆麻烦事,与日本人关系密切的孙百万绑票案被称为民国政府第一绑票大案,而陈干孤身一人进山招抚孙百万,也成就了一段传奇故事。
五十多次谈判收回青岛 曲海波在《陈干将军在青岛的历史背影》一文中说,日本和德国青岛之战,德国战败,青岛及整个山东沦为日本人的战利品。1919年1月,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和平会议”,会上,中国代表提出要收回山东主权 ,但是中国的合理请求并没有得到列强们的认可。消息一出 ,群情激愤,举国哗然,导致了震惊世界的“五四”运动,中国政府借此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于是山东问题成了悬案(简称鲁案)。
1921年11月12日,中、美、英、日等9国在美国华盛顿举行太平洋会议,研究战后裁军及远东问题,而山东问题是中国关切的问题。经美英调解之后,中日代表在会外谈判达成《解决山东悬案条约》。1922年6月 ,中日双方组成了鲁案联合委员会,具体负责交接的谈判。该会下辖两部10分会,中方委员长为王正廷,两部共有中日委员9名,陈干时任两湖巡阅使署顾问,经吴佩孚等推荐,当年9月5日被黎元洪大总统任命为鲁案中日联合委员会第一部委员,参与交接的谈判工作。
谈判工作中,陈干虽然外交谈判经验不多,但是他坚持原则,与日方斗争的同时,也与中方其他偏离原则的官员进行争执。青岛文史专家鲁海对于谈判的一些细节也是介绍得十分详细,陈干在谈判中坚持原则,他坚持青岛完全为中国土地。在谈判中,他对北洋政府在外交上的软弱、无能甚至腐败非常痛心,指出:“中国外交多败于奴性外交,此后纠正办法,只有倡主性。盖我不为奴,孰得而奴之。”
由于陈干的仗义执言和据理力争,“鲁案”谈判终于能守定范围,经过五十多次的艰苦谈判之后,终于如期完成协定签字,为中国为山东挽回了尊严与权利。而康有为当时也居住在青岛,基本亲历了陈干谈判的全过程,他对陈干的评价也非常之高,甚至称他为“鲁案砥柱”。
1922年青岛接收后,陈干先生将办理鲁案交涉时往来的重要函件汇集成册题名《鲁案》。1983年,陈干的外孙女佟立容女士从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将《鲁案》孤本找到,它虽然保存完好,却在那里躺了60多年,这是目前国内找到的唯一一本。
日本人勾结孙百万祸乱青岛 青岛终于要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了,但是日本人并不善罢甘休,他们通过各种方法制造事端,阻挠北洋政府收回青岛,并故意拖延谈判青岛警备接收事宜。
就在这个时候,王正廷百密一疏,答应了日本驻华公使小幡酉吉同步接防的提议。一般说来,关于警备接收办法有两种,一种是循序渐进,分步接防,这样可以避免意外事件发生;另一种则是同步接访,很容易顾此失彼,特别是在青岛这种市区和郊区防务极不均衡的城市,更易出现混乱。
小幡酉吉见伏笔已经埋好,就先指示黑龙会中的日本浪人闹事,又派日本浪人的首领上山接洽盘踞在崂山的土匪孙百万。他还请孙百万和手下的“四大金刚”吃饭。双方谈定,日本首先裁撤了李村、四方、沧口一带的警力,腾开大路,纵容孙百万率土匪下山;另外,日本银行出资20万大洋作“经费”,供孙百万在市区设立“机关”。11月,青岛防务接收仍没确定,崂山的孙百万土匪队伍“胶东游击队”却已经进入市区。孙部2000多名土匪进城后,抢劫商号,引发社会动荡和恐慌,也让不少商家和政府要员都感到十分头疼。
青岛商会会长隋石卿决定只身会见孙百万,试图出钱让孙部撤离市区,被孙拒绝。11月30日,隋石卿与从济南来青的监收专员茅少甫在顺兴楼被孙匪绑架至崂山。孙百万密谋在青岛接收日,绑架中方接收专员制造全市混乱。
刚升任外交总长的王正廷得知该案后,立刻严重警告日本公使和青岛守备军司令,要日方承担全部责任,立即归还人质,同时令进驻青岛的2000名军警做好武力解救人质的准备。但是与孙百万交涉的人选却一直没有确定,那么派谁去比较合适呢?
关键时刻,陈干站了出来,说他愿意进山招抚孙百万;王正廷问他需要带多少随员一起进山时,陈干答道:一人一马足矣。于是,陈干单身一人进崂山,去见孙百万。
招抚孙百万成孤胆英雄 陈干就像《三国演义》中的关羽以及战国时期的苏秦张仪结合到一起的化身一般,孤身一人将匪首孙百万劝出了山。根据资料显示,孙百万也确实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他作战勇猛,又很重义气,是从一个毡帽小贩一步一步打成土匪头子的。
陈干面对土匪头子,除了以民族大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进行劝降之外,也站在孙百万的立场之上,为孙百万分析形势,指出一条明路:孙百万率2000多名手下和陈干携手出山,孙百万仍然当司令,手下人马改编成“胶东游击总队”常驻青岛,大队人马驻扎在沙子口。时任外交总长王正廷已经承诺,如果孙百万同意按要求受编,还请他出席12月10日的青岛接收庆典。孙百万苦思一夜,终于做了决定,与其鱼死网破,不如接受招安。
第二天早晨,孙百万率领2000人马护送人质回到了青岛市区。陈干招安孙百万,为顺利收回青岛搬掉了最后一块巨石。1922年12月10日,随着接收庆典的如期举行,这座曾遭受德、日帝国主义侵占25年的海防要塞城市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枪杀 经过这么多年的奔走和调查之后,陈干认为强国强民的根本在于国民教育,于是陈干大力支持发展青岛市中等教育,在孙中山的指示下,积极参与胶澳中学的创建 ,从1924年建校至1927年,他慷慨解囊,倾其所有,每月为学校捐赠大洋600元。为促进青岛市文化建设,他捐献出自己藏书楼中珍藏多年的400余部。
根据《陈明侯将军》一书记载,1926年7月 ,国民革命军自广州出师北伐,进展极快,1926年年底,陈干到南昌晋见蒋介石,为北伐出谋划策,而蒋介石也任命陈干为总司令部参议。1927年4月宁汉分裂之后,蒋介石重新调整部署进行二次北伐,此时,陈干已经被蒋介石任命为第十军二支队司令,负责进攻蚌埠、徐州、山东等地,进攻的目标为军阀孙传芳和张宗昌,北伐军一路所向披靡,于6月攻进了山东。
但是由于之后国民革命军内部发生矛盾,形势急转直下,7月底的时候徐州又失守,之后反攻又遭遇失败,北伐军被迫放弃江北地区。在追究徐州反攻失败的责任时,蒋介石下令将陈干当时的第十军军长王天培拘捕,并且于8月11日正法。
由于徐州的战事失利,国民革命军内部也出现了激烈的反蒋情绪,桂系则利用这样的形势表面上为谋求团结,积极奔走,暗中却将部队调到南京周围,形成“逼宫”之势。8月13日,蒋介石不得不宣告下野。
据陈干外孙女佟立容介绍,李宗仁代理革命军总司令后,传令陈干至南京。陈干只身去了南京,当即被李宗仁拘捕关进模范监狱。徐州战役时,陈干与王天培曾为徐州驻军事,起过争执。李宗仁疑王天培因克扣军饷而伏法的事是陈干密告,致使陈干遭桂系构陷入狱。后未经任何审判,即以莫须有的罪名执行枪决。1927年8月20日《申报》上刊登:“第十军支队司令陈干,因逆迹昭著,经军委会审判,18日执行枪决。”
当时陈干年仅46岁,他在遗嘱中写有“莫须有”三字。
陈干遇难后,其夫人在康有为夫人及亲友的帮助下,在上海为丈夫做完七期,然后将遗体运回昌邑龙池镇白塔村,葬于南祖茔。“七七”事变前,商震先生为他立了墓碑,碑正面写有:“故陆军中将陈公名侯纪念碑”,一侧是“浩气长存”,一侧是“英风宛在”,背面是商震先生写的千余字碑文。
1986年,国家拨专款重新修建了陈干先生墓园。现在,位于白塔村东的陈干将军陵园,龙池镇镇政府除安排专人看护外,每年还拨付专项资金定期维护、修缮,成为后人缅怀先烈和学习陈干将军爱国主义教育的场所。
城市信报记者 潘立超
未经城市信报授权不得转载、摘编,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