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仙洲 李先良
姜黎川,胶县(今胶州)大店村人,“七七”事变前是《青岛时报》的编辑,日本人的入侵打破了他一展宏图的梦想 ,他一怒之下回到家乡,在胶州、平度、即墨三县边界拉队伍抗战,号称“山东民众
抗日救国军游击队”。青岛解放后,姜黎川去了香港,后从美国转赴加拿大定居。
姜黎川是《青岛时报》编辑 姜黎川,又名姜汉铮,字昭谔,胶县店口乡大店村人,其祖父姜介系清朝举人。父母早亡,家境比较贫困,但他天资聪颖,自幼爱好文学,童年就在本村念书,后在外祖父的资助下就读于胶县达材学堂。
鲁青抗战史研究专家张成在《鲁东抗战志士姜黎川生平事略》中记载 ,1916年,他参加讨伐袁世凯的战役,毕业于随营军官学校。讨伐袁世凯的战役结束后,入山东省立第四师范学校(青州),毕业后入山东省立矿业专门学校(济南)肄业。随后,当过济南平民日报、平津沪各地记者。北伐时期,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一军政治部主任、第十师五十七旅旅长。
1927年,《青岛时报》由尹朴斋、姜黎川等六人集资 ,从英国人士达贵(曾任英国驻青领事馆领事)手中收购过来,姜黎川任《青岛时报》(地址在青岛市兰山路11号)编辑。1929年春,姜黎川又在胶县主办了《胶州日报》,此报四开四版,由大同书局印刷。由于姜黎川文采出众,初生牛犊不怕虎,即使对当时的蒋介石也不放在眼里,常在《青岛时报》发表反蒋言论。
1936年,国民党人士李烈钧到青岛看到姜黎川的反蒋文章,随即令青岛市市长沈鸿烈予以处理。沈鸿烈即转告青岛市中统调查室严密监视,迫使姜黎川就范。姜黎川被迫从命,由沈鸿烈调任青岛市政府秘书科长兼中统青岛调查室统计工作,并参加“三民主义青年团”。
姜黎川组建抗日救国军 “七七事变”后,日军大举入侵,平津沦陷。时任山东省主席韩复榘先战后逃,放弃济南;随后青岛市市长沈鸿烈也率海军陆战队撤离青岛,奔往徐州。
1938年1月27日,日军占领胶县,胶县县长赵丹坡撤离。3月8日夜,姜黎川在家乡联系张渐九、丁德先、徐名山、谈明华、张淑衡、丁守誉、姜澄川、毛嘉兰、黑钦甫等人,聚集在胶县第三区店口镇以口头表决的方式,选举姜黎川为司令,丁德先为副司令,张渐九为军需处长,搜集散布在民众手中的枪支弹药,联络民众数千人,号称“山东民众抗日救国军游击队”。
一共组建了七个大队(团),大队长有韩育民、徐名山、姜澄川、姜子正、毛嘉兰、韩福德、刘德泉。实行“三三”编制。大队以下设中队(营),有胡风仙、管明斋、于谦之、刘绍虞、张乐廷、王朴斋、孙德瑞等分别为各中队队长,另外还有特务队。继而又派人鼓动各区区长,召集联庄会扩充队伍。
1938年7月1日,日军到胶县、即墨、平度一带扫荡,姜黎川与其激战一天,日军伤亡惨重,使青岛地区的日伪军受到极大震动。中共胶东特委前往慰问,并应姜黎川邀请,派员举办军政训练班培训骨干,组建民先组织,帮助收编了胶县、即墨、平度一带的地方武装,部队经过整编共编了十二个大队,有七千多人,在青岛市区外围形成了一支较强的抗日武装力量。
张成说,当年9月,山东省政府主席沈鸿烈委任姜黎川为“山东保安第十四旅”旅长。看到自己有了国民党这个靠山,他就开始与共产党分道扬镳,不再与八路军来往。随后,姜黎川部队四百余人进驻平度仁兆一带。10月底,铁板会(一个专门打土匪后来抗日的武装)与姜部发生冲突,杀死官兵四十多人,伤二十多人。姜部对高村、仁兆、南村以及莱阳、即墨沿大沽河一带有铁板会的村庄进行烧杀。1938年12月,姜部向胶济铁路线以南的胶县南部山区开拔。
姜黎川部队组成后,就在胶县北部和平度南部一带挖掘抗日壕沟。做好与日军周旋的准备后,即破坏铁路,攻打据点,惩罚汉奸,使青岛至高密一带的日军寝食不安。
“不屑与群丑为伍” 姜黎川出身新闻界,“无冕之王”让他感觉高人一等,目空一切,不仅鄙视当时鲁东草莽英雄出身的游击队司令,连有知遇之恩的沈鸿烈也被他称为“官僚”。山东省鲁东行署主任、鲁东联军总指挥李先良则被骂为奴才,有时两人还当面反唇相讥。
1939年10月,李先良在海阳高家召集鲁东各游击队司令开会。鲁青抗战史研究专家张成说,游击队司令们几乎全部参加,当时姜黎川驻海阳薄落村距高家只有五里地的距离,但他就是不参加,理由是“不屑与群丑为伍”。同年冬天,鲁东行署在海阳咀子前开会,商讨成立鲁东区动员委员会分会的时候,姜黎川与李先良发生口角,姜黎川曾当场面红耳赤地声明:“我要重画国旗,重立年号,不听兔子叫。”
姜黎川这些“太岁头上动土”的表现,都是为了抬高自己。凡是有利于自己的机会,无不积极争取。当李先良组织鲁东行署的时候,姜黎川首先将他的秘书王景宋介绍给李先良任总务科长;见到行署军事力量单薄的时候,姜又争先安排人员为行署守卫。张宝山和王玉忱到了行署以后,姜便送礼赠款,恭维备至。
1940年,当李先良组织“鲁东行署绥靖团”东去牟平 、文登镇压人民革命力量的时候,姜黎川积极提供武装部队。姜黎川任海阳县长时,凡属省府和行署所需粮款,无不给予优先拔付。
据张成介绍,姜黎川本人为旧知识分子,同时在他的部队里也集中了不少旧知识分子和一批青年学生。因此,对充当汉奸多年的赵保原始终痛恨入骨,尤其赵保原在未反正以前曾与姜部作过战。投靠山东省第八区专员厉文礼以后,发生了“胶东行辕事变”,赵保原在李先良举荐下,先后任莱阳县县长、山东省第十三区专员兼保安司令、暂编第十二师师长。在李先良和沈鸿烈的扶植下俨然成了胶东“抗日”的支柱。姜黎川忿忿不平地说:“我们打鬼子打汉奸没想到半路上打出个爹来!”姜、赵甚至不能谋面,因为赵最忌听“汉奸”一词,而姜黎川每当有赵保原出面的场合总是指桑骂槐地历数其汉奸罪恶,故意予赵以难堪,以泄其愤恨。
1940年后,赵保原公开与敌伪合流,赵保原的司令部公开住着青岛日伪方面的代表,赵也派有代表常驻青岛,专事对抗八路军。姜黎川这时比较进步,极力避免与八路军冲突,因而不时遭到日伪的截击。赵保原恬不知耻地说:“姜黎川真不是东西,我们和八路军正打得热闹的时候,他偏偏又去把鬼子戳弄出来。”姜黎川和赵保原的矛盾,主要还是权力之争,利益的冲突。因为姜很想当专员而不得,赵保原任山东省第十三区专员兼保安司令以后,赵的辖区即墨、平度、莱阳又都是姜部活动的地区,因此矛盾更加尖锐。
“忍辱屈就”海阳县县长 据张成介绍,1939年9月,沈鸿烈令姜黎川的山东保安第十四旅合并即墨毛嘉兰的山东保安第一旅,又增拨隋永谞的鲁东行署保安一团、纪淑和的保安五团,并划海阳县为部队驻扎,由姜黎川兼任海阳县县长,改编为“山东保安第七旅”,此时官兵人数达万人。1941年1月,姜部撤出了海阳防地,全部移往即墨、胶县、平度地区。1941年夏,改编为“山东保安第一旅”。
1942年夏,姜黎川率部从胶县南部投奔胶东抗日根据地,改编为“山东军区特别旅”。1942年6月15日,胶东区第一届第一次参议员大会召开,成立胶东区临时参议会,选举姜黎川为参议长。1943年冬,第二十八集团军司令李仙洲入鲁,姜黎川背信弃义,率部离开胶东抗日根据地,被李仙洲委任为“山东挺进军第二纵队”司令。
1940年,日军胶东“大扫荡”以后,山东省第七区所属各旅、各县游击队大部溃散。当时姜黎川正率其主力一部进驻海阳,并积极支持鲁东行署组织“绥靖团”。由鲁东行署警保处长洪彪率领东去牟平 、文登一带协助游击队收集逃散部队,重整旗鼓,并阻止人民武装力量的发展。
当时海阳县长弃职潜逃,在张宝山(荣成县双石孙家人,鲁东行署教育科长)和王玉忱(鲁东行署政务处长)的策划下,假借李先良(当时正在病中)的名义,电令山东省第七区专员兼保安司令郑维屏保荐姜黎川接任海阳县长。
郑维屏转电省政府保准后,通知姜黎川就职宣誓的时候,姜黎川勃然大怒,并立即自拟电文回复郑维屏,其中有云:“曾七区专员之不屑,何齿区区海阳县令。”经张宝山和王玉忱的一再劝解,才勉强接受,但仍以不亲自出面,由丁德先全权代理为条件,理由是:“我姓姜的不能受郑维屏的‘令仰’、‘饬遵’,他算什么东西。”张成说,实际上姜黎川早已苦于没有立足之地,觊觎海阳县政权已久。其所以拒绝,只是由于想任专员而不得,仅海阳一县不能满足而已。 城市信报记者 魏军
(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