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迎宾馆东侧草坪上,堆砌着一堆来自德国的瓦。据工作人员说,前一阶段迎宾馆因为房屋漏水进行维修,从德国定制了一批瓦,谁知运到青岛后发现尺寸不对,想退货又不能退,只能临时堆砌在这……”9月 10日在新浪微博上,网友“青岛老照片”发了这样一则微博。记者随后对此事进行了了解。
记者了解到,迎宾馆始建于1905年,最初是原德国驻胶澳总督的官邸。2013年10月底,迎宾馆正式闭馆大修。维修严格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保持原工艺、原水平、原技艺、原材料。维修中工程量最大的就是维修更换新瓦,据了解迎宾馆屋顶的瓦片共计23种,而经过多方论证,最后通过招标选定了一家德国企业,定制两万多片瓦片。
9月11日上午,记者进入迎宾馆院内,发现迎宾馆后面有一条下山的公路,穿过公路往东,斜坡底部有一个木栅栏,栅栏里面堆积着瓦片。站在高处,成摞的瓦片紧靠着,外面都用透明塑料布包裹,连成一大片,目测看,占地长三四十米,宽度有六七米。记者走近看,发现瓦片基本分为三大类,一类是红色的弧形瓦,一类是灰色的灰色瓦,还有一种是波浪形的大瓦。其中红色的瓦最多,大面积的堆积在一起,灰瓦大概有十多摞,波浪形的大瓦最少。记者注意到,包装被撕开的大瓦上有一些英文字符和数字编号。
为什么会剩下如此多的瓦片?9月11日下午,青岛德国总督楼旧址博物馆办公室董主任回应称,这么多瓦都没法使用,是因为尺寸规格不对。“德国的瓦片运过来后,能用的基本都用上了,剩余的新瓦有问题,所以也使用了部分老瓦。”董主任说。那又为啥尺寸会出现偏差?这么多瓦片只能浪费掉吗?针对很多市民的疑问,城市信报记者又专门采访了董主任。
对于为什么会出现尺寸规格不对的情况,董主任解释称,在瓦的数据方面,开始是把每种瓦的照片和尺寸发过去,德国方面说没法作为参考,照片可能有色差,尺寸也不精确全面,最后委托上海的一家测绘公司对每种瓦片都进行了3D测绘,数据确保精确无误。“我们后来核查发现,还是德国新瓦和合同约定的数据对不上。”
那这些堆积的瓦片会怎么处理?董主任回答说,博物馆8月份已经给当时合作的建筑师事务所发了律师函,要求尽快回应,双方协商处理此事,但至今对方还没有回应。董主任称目前还搞不清楚到底是对方没有按数据生产,还是配货时出了差错,但是不管怎么样,之前合同有约定,出了问题对方应该负责。
目前,博物馆方面一边在积极联系德国建筑师事务所,另一方也上报了国家相关部门,希望通过政府力量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会积极联系,尽快促使问题解决。”董主任告诉记者。
也有市民质疑,为什么非要从国外采购瓦片?董主任解释说,前期,他们的相关人员曾赴山东淄博、广东佛山等地调研瓦片的生产情况。但博物馆需要的瓦比较少见,每种都需要单独做模具,而每个模具的成本高达20万元,且对方表示博物馆需要的每种瓦数量比较少,不可能停下大批量订单拿出专门的生产线来生产。最后经过讨论、权衡,才提出了打破旧例、跨国采购的方案。文/图 记者 刘金德 李冰
(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 [编辑: 刘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