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隍是古代城池守护神 地方官上任先拜城隍爷

2014-09-23 10:12   来源: 半岛网-城市信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中国古代有一套完整的神仙体系,从佛教的释迦牟尼到道教的太上老君,举凡神仙,都有自己的职位。在这个庞大的神仙体系中,“玉皇大帝”无疑是最高领袖,可还有一批“基层干部”,在民间受到最广泛的祭祀。说起这批“基层干部”,大家应该耳熟能详,什么土地爷、山神、河神、城隍等等。

  有些职位我们看名字就能猜出来历。可具体到城隍,估计现在很少人能知道他的根底。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神仙?今天的《发现青岛》,我们就来讨论一下城隍和城隍庙文化。

  城隍是管城市的神

  说起来您可能不知道,在中国古代,朝廷任命的地方官到任时首先要去拜的就是城隍。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论起实权,城隍在“基层干部”中权力最大,他既是城池守护神,也管阳世人间的善恶祸福,还兼管地方阴曹幽冥,堪称无所不司。

  说起来有趣,据考证,城隍最初时却是很小的水神。《礼记》中就记载天子祭祀每年要祭的八种人间的神中有“水庸”,这个“水庸”就是城隍神的前身。古代的城市都有护城河,这护城河有水称“池”,无水称“隍”。“城隍”实际上就是城墙和护城河的总称,可保卫城市的安全。

  “城隍”被人格化为神是随着道教的兴起而开始的,最早见于历史记载的是,芜湖城隍建于三国时吴赤乌二年(公元239年)。到了南北朝时期,《北齐书·慕容俨传》记载了一则“城隍显灵”的故事。当时,北齐大将慕容俨奉命镇守郢城 ,“城中先有神祠一所,俗号城隍神 ,公私每有祈祷。”当时南梁大将侯填、任约率军前来攻郢城,屡攻不下,便命士兵从长江上游撒下大量水草,顺水漂流堵塞航道,切断郢城的粮草运输与外界联络。在万分危急之时,困守孤城的慕容俨亲自到城隍庙祭拜,祈求城隍神保佑郢城,当晚一阵狂风暴雨,江水波涛汹涌,将上游漂来的水草全部冲走;南梁军队再次以铁链锁江,以阻断北齐船只,不料,咆哮的江水再次冲断锁江铁链,城内军民认为是城隍显灵,士气大振,以少胜多大败南梁军。此传说流传之下,城隍便成了民众心中的城池保护神。

  到唐代时,全国各地都普遍建起了城隍庙。《太平广记·宣州司户》就记载吴地畏鬼,“每州县必有城隍神。”历史记载很多朝廷命官到地方上任时,首先要到城隍庙祭拜一番。唐人张说、张九龄、李德裕、李阳冰等都曾祭祀城隍神 ,大诗人李商隐、杜牧还留下祭文。

  城隍真正成为一个神仙体系要拜大名鼎鼎的朱元璋所赐。郭兴文 、杨照林在《风雨沧桑话城隍》一文中写道,朱元璋本是和尚出身,因此对神明颇有敬畏,他根据明朝行政区域划分及官制级别,把天下所有的城隍都敕封相应的官位爵级。如将京师城隍封为帝,而朱元璋起家的龙兴之地临濠、太平、和州、滁州的城隍皆封为王,其他各府城隍为“监察司民城隍威灵公”官秩二品;封各州城隍为“监察司民城隍灵佑侯”官秩三品;就是最低一级的各县城隍也被封为“监察司民城隍显佑伯”,官秩四品,也相当于当时的副省级。从此城隍庙有了都城隍、府城隍和县城隍之别。城隍,作为神仙体系“基层干部”中的一员,风头也越来越大了。

  城隍庙里都供着谁

  城隍既然位卑权重,那么谁才有资格担任这一官职呢?

  明朝的《春明梦余录》对此有记载,内中说:“赵宋以来,城隍之祀遍天下,或赐庙额,或颁封爵,或迁就附会,各指一人为神之姓名。”瞧见了吧?担当城隍的人实际上还是老百姓迁就附会的,大家看着他合适,就让他当了。

  因此,最有资格担任城隍的肯定是那些在民间影响力巨大的,曾经做出贡献的古圣先贤。据《诸神传奇》及各地方志中记载的城隍神,各地互不相同,如广西桂林的城隍就是宋朝一个曾奋力杀敌的地方官苏缄,浙江杭州的城隍是明朝浙江按察使周新等,苏州城隍是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上海城隍先供奉霍光,后又是秦裕伯,北京城隍是抗元明相文天祥……人们出于对英雄人物与清官的爱戴,希望“英雄虽死英灵在”,纷纷把他们抬出来当城隍供奉,有些县城隍甚至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将军,连汉代名将纪信、灌婴、龙且都曾被尊封为城隍。

  最有趣的是,有的城隍庙不光供奉城隍爷,连他的夫人也一并供奉,如广东揭阳城的城隍庙,就供奉着城隍宋夫人。据《揭阳民间故事》记载,传说明朝年间,广东揭阳城凤围宋村有一位姑娘,同嫂嫂到城隍庙进香祈福,见到城隍美貌连声称赞,嫂嫂便戏小姑说:“小姑若能嫁给一位像伯府这样美貌的姑爷就好哩!”宋姑娘听后,只是笑而不语。当晚,宋姑娘果然见城隍来到她的闺中,与她同床共枕。她把一根红绳系于城隍足上。翌晨,她把这梦告诉嫂嫂。白天,姑娘又到城隍庙中,果然见她梦中系在城隍足上的红绳,还系在神像的足上。后来,这位姑娘无病而终,人们都传说她被城隍娶去作夫人。后来,人们在城隍庙大殿后连壁建了一座伯府夫人厅,供塑宋姑娘金身,并将其厅前辟成养生池,上面砌一座拱石桥和栏杆,池中又植两株参天水棉树,取水水(瑞瑞)棉棉(绵绵)之意,许多善男信女常买鳖来在池中放生祈福。

  城隍出巡排场真大

  围绕城隍信仰,产生了多种宗教活动和民俗活动,概括起来主要有祭祀和出巡。

  青岛文史学者高程绪写有《城隍庙及城隍文化》一文,对此有深入的介绍。他称,明代以后,国家正式规定了城隍的日常祭祀活动,其中又以当地城隍诞辰日的祭祀活动最为重要。城隍诞辰日各地略有不同。如上海城隍秦裕伯诞辰为二月二十一,四川大宁县城隍诞辰为五月二十八,山东益都城隍会为五月二十七。但是就全国来看,城隍诞辰大多集中在五月,因为明代都城隍的诞辰是五月十一,有些此前尚无城隍神的城市沿用了这一诞辰日。城隍每年的祭祀活动主要有:每年春秋两季,祭祀风云雷雨神,要请城隍配享。清明节、中元节和十月初一,祭祀厉坛,城隍主享。五月初一要致祭。另外,每月初一、十五庙祝要按时祭祀城隍。

  除了祭祀之外,另一项重要文化就是“城隍出巡”。如同人世间的官员一样,城隍也要巡视辖区,各区城隍的巡视时间不同。平度文史学者高瑞吾在其《平度城隍庙钩沉》中,介绍了“城隍出巡”的过程。平度城隍出巡,一般在每年之清明节 、农历七月十五 、十月初一。传说一是为了出城缉拿危害百姓之鬼魅,保四方平安;二是专查屈死鬼魂,平反冤假错案。城隍一向敬业,上午早早就要出巡。因木雕三城隍腰、腿、胳膊等关节处均安有自由活动之机关,可坐可立。待鞭炮声响起,则由专人将城隍及其夫人木像背入轿中。城隍出巡的队伍十分浩大,前有仪仗鼓乐齐鸣开道,后有士民百姓所送“香山”、“万民伞”、“万民旗”等相随,还有人扮作牛头、马面、无常、判官等鬼卒,以示惩恶劝善,相随其中。之后是全城各寺院道观的和尚、道士分成两行前行。最后是城隍爷与夫人的坐轿,一前一后沿县城大街缓缓行进。城隍所经之处,家家焚香叩拜,虔诚之极。若是做过坏事者,更是叩头不止,以祈城隍宽恕。人们对城隍的崇拜与敬畏,充分印证了道光年间平度知州许梿在《重修城隍神行台记》中“民之畏神甚于官”(民国《续平度县志·金石》)之言。

  高瑞吾还详细描述了出巡路线:出巡多出南门或东门,因平度城无北门,而西门被视为“鬼门”,故不能出此门。出巡队伍若出南门,其大致路线是:沿今济南路东行,再折而北向,沿今之扬州路过东门(位今扬州路与胜利路交叉处)直行 ,至城东北角外厉坛,请城隍夫妇“下轿”,高供于神台之上,前列供品,然后由州县最高长官致祭。祭毕,和尚诵经,道士念咒,鼓乐齐鸣,城隍夫妇“升轿”,返城。

  “城隍出巡”为何能引起这么大的动静?那是因为城隍为一县阴间之最高长官,又具洞察幽微之神力,凡人们所做之一切善恶(甚至包括心中善恶之一念),均逃不出神之双眼!为求神饶恕,求神保佑,人们诚惶诚恐地跪倒在地,深深忏悔,求神宽宥。据一些见过城隍老爷“出巡”之老人说,人们对城隍老爷的敬畏程度不知比阳世县官高多少倍!又据民间传说:“出巡”的城隍老爷,走到谁家门口抬不动了,在其家门口休息,谁家就要死人,可见,在城隍老爷“出巡”这一天,是整个平度城人神经最紧张的一天! 特约撰稿 田野

(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相关阅读

城隍 城隍爷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