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西一男子12年收藏近万台古老电视和收音机

2014-09-24 10:40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原希建收藏的旧家电堆积了5间房间。



  1959年为纪念新中国成立10周年,您知道当时专门产的收音机是什么样子?

  您见过国礼牡丹1201型专用收音机是什么样子吗?

  听到这些,对于年轻人似乎是个传奇或者传说。

  如果您走进莱西市的南墅镇,走进位于南墅镇的青岛天和达石墨有限公司的办公大院,您无疑等于“穿越”历史,跨入了一个收音机、录音机、电视机和电影机的王国。

  这里“陈列”着近万台中国最早的收音机、录音机、电视机和电影机。而收藏这些古玩意的是青岛天和达石墨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原希建。

  据估算,12年来,原希建花在这些古玩意收藏上的费用就超过600万元。一个公司的董事长何以爱好收藏这些古玩意?他的初衷是什么?他将带这些古玩走向哪里?

  不经意间淘到了老“宝贝”

  1988年前,那时候的原希建还是个年轻的小伙,那时的他聪明、帅气。自小对家电的热爱,让他学了家电维修技术。

  “那时学家电维修技术,也是为生活。”原希建说,经过数年的学习和实践,他已经掌握了收音机、录音机 、电视机以及简单电影机的维修原理和技术。

  2002年,在一次不经意间,原希建到一家废旧家电市场去看家电,突然眼前的一台电视机让他着迷。

  “好多年来,自己经手维修的家电那么多,从没见过那么古老的电视机 。”原希建说,看着那台电视机摆在那里,他赶忙问那卖废旧家电的,花了50元买回家。

  经过电视上留下的商标和数据查询,原希建才知道,这台电视是一个生产于上世纪70年代初的老电视。这台电视尽管历经半世纪,但还能显象,原希建不得不佩服当时国内电视生产的技术。

  此时,在原希建看来,从国内最早电视的诞生到走过的近半世纪,实际上电视的发展史,就是中国电子产业的现实史。

  迈出山东,穿行各地寻旧货

  从那之后,这个年轻的小伙爱上了废旧电视。

  “因为我懂得电视原理,不管是电视,录音机、收音机我都懂。”原希建说,此时突然冒出了一个想法,他想将所有的古老电视、录音机、收音机购买到,收藏起来,再将这些老玩意进行维修。

  从这一年开始,原希建行走在了莱西市、青岛市以及青岛周边的电子产品旧货市场上。一年下来,被他淘回的旧货还真不少。

  白天去淘货,晚上则在灯光下为这些旧货进行“诊疗”,显像管不显了,里面的线路出问题了,经他这么一折腾,屏幕上又出现了影子。

  术业有专攻。对于原希建而言,当时的他最热衷和爱好的是电子产品,这些电子产品是以家电为主的电视、收音机和录音机。

  除了去旧货市场淘电视外,现在的他开始在旧货市场上淘起了收音机和录音机,甚至是一些古老的电影机。

  网络的普及,让原希建在“淘宝”之路上如虎添翼。

  为了买到他想要的中国产的最早的电视、收音机 、录音机以及电影放映机,他迈出了山东,开始乘飞机穿行在北京、上海、哈尔滨、合肥、四川和天津等省市的旧货市场。

  想建博物馆,留住历史

  随着事业越做越大,原希建成了青岛天和达石墨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职务变了,事业也做大了,原希建的一切似乎都在不断地变化中。唯一没有变的是原希建12年来热衷于收藏旧家电的执着。12年来,他从全国各地搜集来的旧电视机 、录音机 、收音机和放映机已达近万台,而这近万台家电都经过了原希建的亲手维修。

  记者在位于南墅镇的青岛天和达石墨有限公司注意到,这近万台被他修理过的旧家电堆积了整整5间房子。

  无疑,这里成了一个中国近代家电史博物馆。

  原希建说,现在他收藏的这些旧家电不光是国内的,还有国外的,最早的还有产自荷兰、上世纪40年代的产品。

  “产自中国1959年之后的电视机 ,我这里都有。”原希建说,这些年来,他光购买旧电视等电子产品就花了600余万元。

  面对眼前一台台被淘回的“宝贝”,此时的原希建觉得尽管眼前的这些电视等电子产品退出了历史舞台,但这代表了中国电视机 、收音机 、收录机和放映机产业的发展史。

  “这也是中国文化长河中的一个特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的阶段 。”原希建表示,他目前想依托自己收藏的这些产品,在莱西建一个电视机 、收音机博物馆,让自己的近万件物品展示在公众面前,尤其让青少年了解那段已退出舞台的历史。 文/图 记者 王永端 实习生 李斐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林永丽]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相关阅读

收藏 古老电视 莱西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