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大妈将志愿服务融入生活 免费教居民跳舞

2014-09-25 10:21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董瑞娣(右)和她舞蹈队的队友(照片由本人提供)。



  本报讯(见习记者 刘晓林通讯员 王斐)“你好,有什么需要帮助的?”无论是在志愿服务的岗位上,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家住西韩社区的董瑞娣都会向身边的人问上这么一句。2005年董瑞娣从李沧区检察院内退之后,就加入了七彩华龄志愿团,开始了志愿服务之路。后来因伤退出志愿团后,董瑞娣不仅在生活中继续着她的志愿服务,而且免费教社区居民跳舞。9月18日 ,记者在西韩社区见到了今年61岁的董瑞娣。

  “52岁那年我在单位内退后,朋友看我在家闲着没事,就介绍我加入了七彩华龄志愿团。”董瑞娣向记者说道,“别看我年纪大,但是奥运会、残奥会、全运会和各种大型会议,咱都去当过志愿者。”在当志愿者的过程中 ,董瑞娣主要做的就是引导、天气资讯以及给受轻伤的游客提供必要的小药品。“你别看事小,但是作为志愿者,在给别人提供帮助后,就特别有无私、幸福的感觉。”董瑞娣笑着说道。

  2008年奥运会期间,董瑞娣闲着没事就坐上公交车到处转,来回转车,熟悉公交路线。“那时候基本上都不着家,坐着公交车到西镇、汽车北站、东站来回转,再仔细地留意路边的商场、宾馆等,就是为了给到青岛的游客提供更好的咨询服务。”董瑞娣告诉记者,“就是现在有的亲戚朋友外出,也会打电话来向我咨询,到哪坐什么车比较方便。”

  志愿者的路上 ,有幸福也有辛酸。董瑞娣告诉记者,奥运会期间有一天下大雨,她下班后好不容易挤上了公交车,在车上汗也流,雨也从天窗往下滴 ,“当时站在车上 ,眼泪就止不住地往下流,站了一天,实在太累了。但是晚上往床上一躺,想到

  今天收获的‘谢谢’,疲劳感和委屈感就全没了,心里还是被幸福塞得满满的。”

  不仅是岗位上的志愿服务,在日常生活中,董瑞娣也力所能及地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过马路时,如果有小孩没有大人带着,或是老人没有别人陪着,她都会走过去,将他们带过马路;在家里开单元门时,如果老远看着有老人过来,她也会开着门等老人过来再关上门。“现在楼里的居民都很喜欢我,谁没有老的时候,一分钟的等候,换来的就是别人的方便。”董瑞娣说道。

  除了日常生活中的志愿服务,董瑞娣还到老年大学学习舞蹈,免费教给社区内喜欢跳舞健身的居民。居民学会了,她还到网上下载舞蹈视频,自己学会后再指导着居民学习。董瑞娣笑着说:“别人的一声感谢,对我来说,就是无比的幸福。”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刘晓明]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