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信正在巡检燃气管线。
见到李忠信时,李忠信正在修理一个损坏的阀门。作为青岛能源开源后海热力分公司的一名普通工人,他在一线一干就是12年,新的供热管网不断延伸,管网施工虽不属于他的工作范围,但多年来他抽空都要到工地看看,记下管网的走向,阀门安装的位置、口径、型号……如今,李忠信对企业管网的所有情况了如指掌,被称为“管网活地图”。
再就业当上维修班班长 遇到市政道路燃气管线施工,只要有需要,他就会赶到现场向施工方讲明供热管线的位置,并派人到现场监督,避免供热管网受损。“我的工作就是搞管网维修,熟悉每一道管网和阀门的型号走向,到维修时就方便多了。”一个简单的想法、一句朴素的话语,透出了他对工作的认真。
李忠信今年54岁,不善言谈。初中文化的他,曾在一家国有大型企业干了22年管道维修工。后来企业破产,面临下岗的他迷茫过,后来参加了政府为企业组织的职业培训,学会了热水管网维修。正是具备了这项技能,42岁的李忠信在2002年被开源后海热力招聘录用,安排在首站当管网维修工。李忠信十分珍惜这一新的工作岗位。他以自己丰富的工作经验和扎实肯干赢得了领导和职工的信赖,2004年他担任了管网维修班班长。
巡网总路程绕赤道一周 查找隐患、维修故障是维修班的主要任务。每天,李忠信都会拿上撬棍,背上手锤,沿管道巡检,然后把发现的问题及时安排落实到班里每个人,“遇到小问题随手处理,大隐患就要及时上报开挖施工。”李忠信笑着说,有人给他算过一笔账,这12年他累积巡网已达6万多公里,等于绕赤道一周还多。
一次,一地段出现冒汽,可要找到漏点的准确位置并非易事。“管网深埋地下,管网又分两层,管网外套了一层防护管,漏汽会通过保护管流到很远的地方爆出,找起来不容易,可一旦出问题就是大事。”为了找到漏点,李忠信白天守在工地,凭着经验,有针对性探挖路面,一干就是一整天,最后发现是地下水进入防护管,遇热变成蒸汽。原因找到了,他长长舒了一口气,和维修班的同事们一起更换了20多米的防护管。
劳保手套一周换一副 巡网、维修常常是风里来雨里去,遇到紧急情况,两三天或者三五天连轴转也是常事,时间久了,李忠信的胃病频发,可他从没请过一天假,每次发病时或者吃片药,或者在施工现场找个地方坐一会,又投入紧张的工作。连续工作难免有疲惫的情况,看到同事们累了,他会让大家轮流回去休息,自己一直坚守在第一线。“他手上的劳保手套,一个星期就会破损得没法用了。”李忠信的同事说,只要看看李忠信的手套更换率,就知道他的工作量有多大。
由于设计原因,多处供汽管网与污水管网交错,有时污水管会漏到阀门井内,如果要换阀门或者开阀门,必须抽出这些污水才能进行。遇到这种情况,李忠信会和同事们用车子装上小发电机、电泵赶到现场,打开井盖会闻到扑鼻的臭味,他们戴上口罩一点点把污水抽干。阀门井好几米深,又十分狭窄,这对于1.76米个头的他来说,显然有些吃力,况且里边气味熏人。这时候,李忠信会第一个下到井里,弯腰修换阀门。
同事们都为他竖大拇指 有着丰富工作经验和一定技术的李忠信和班里的同事相处十分融洽,他经常手把手地教班里员工学技术钻业务,12年来,他带出的徒弟就有上百人。提起李忠信的工作,同事们都为他竖大拇指,大家都说李忠信是用“心”在工作,例如对拆下来的坏旧阀门,他都会仔细擦洗,查找损坏的原因,然后自己动手去修理好放回库房。“从来没听他发过什么牢骚,多忙多累没怨言,就是埋头工作。”同事们这样评价李忠信。
记者 于顺 摄影报道
[编辑: 刘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