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慈善总会副会长、民政局副局长高玉洁给刘老师的妻子赵女士送来救助款。
能动之后写下的第一句话就是“要回学校”,身患格林巴利综合征的刘晓东老师心系学校,让很多人为之动容。9月22日,本报J2版《“不能让他孤单与病魔战斗”》报道了第三实验小学刘晓东老师患病全校教职工为他捐款的事情。9月24日上午,胶州慈善总会副会长 、胶州市民政局副局长高玉洁一行到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看望了刘晓东老师,并送上3万元救助款。刘晓东老师的妻子赵女士告诉记者,情况正在慢慢好转,现在呼吸机已撤,晓东老师的身体也由原先的只能动一根手指恢复到五根手指都能动,可以写字了 。
慈善总会送上救助款 9月24日上午,胶州市慈善总会副会长 、民政局局长高玉洁一行到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看望刘晓东老师并向家属赵女士送上3万元“扶危”救助款。
“他们夫妻俩还曾做过慈善总会的义工,非常乐于助人,捐过好几次爱心款。”高玉洁说,得知刘晓东老师生病后,慈善义工群里不少人打算来看望刘晓东老师。慈善总会也非常重视这件事,在充分了解刘晓东老师的病情以及家庭情况后,考虑到其病情比较严重,后续治疗费用比较大,慈善总会“扶危”救助3万元。“我们十分希望他能早些好起来。”高玉洁说。
据了解,刘晓东老师的父亲在他6岁时就去世了,母亲独自把刘晓东和他的妹妹抚养成人。直到去年,刘晓东才借钱并贷款买了一套二手房搬离母亲的房子。老人的心脏不太好,刘晓东的病情起先一直瞒着老母亲,直到23日,老母亲才知道儿子生病的消息,年迈的老人在病房外看着躺在重症监护室的儿子直流眼泪。
赵女士告诉记者,自中秋节那天发病后,丈夫就一直住院,病情来势汹汹,从发病初始到进入重症监护室时间不长,治疗到现在已经换过五次血浆。“医生说这种病一般换3到5次血浆,现在在慢慢好转。”赵女士说,看到情况在好转,她心里的一块大石头也落了地。据赵女士介绍,换血浆期间,每天花费大约一万元医药费,现在每天约五六千元,截止到现在,已经花费十几万元,“非常感谢慈善总会和社会好心人对我们的帮助”。
第一句话就是“要回学校” 9月24日上午,在病房外,赵女士告诉记者,刘晓东老师的身体情况正在好转,现在能通过写字与人交流了 。
“原先是有意识,不能说话,只有一根手指头能动,现在经过治疗,手能动了 ,可以在小黑板上写字了 。”赵女士说,丈夫能动之后她特意去买了一块小黑板用于和他交流,黑板买回来后,刘晓东写下的第一句话就是“要回学校”,这让妻子赵女士有些开心也有些酸楚。“他现在胳膊不能像正常人那样大幅度伸展,但是肘关节可以动,五个手指能动,大夫说这算恢复得还不错。我也希望他早点儿康复,回到工作岗位。”
第三实验小学的任校长说,在学校里,刘晓东老师的人缘很好,经常帮同事的忙 ,学生们也都很喜欢他。“学校里有什么爱心活动,他就是去不了也会让同事帮忙带去自己的那一份心意。学生们也都盼望刘老师能早日回到学校。”
坚强妻子扛起一个家 刘晓东的妻子赵女士长得有点儿瘦小,但面对家庭的突然变故,她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扛起一个家。除了照顾生病的丈夫、年幼的儿子,她还要宽慰年迈的婆婆。但她依旧坚强,“事既然出了就得面对,好在发现比较及时,现在一切都在好转。”
赵女士曾经做过护士,所以在丈夫感到不舒服时,她第一时间陪他去了医院,在没有检查出原因时,又果断转院到青大附院,认识他们一家的人都感叹“幸亏送院及时”。刘晓东老师在送入青大附院不久后就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很快就送入了重症监护室,后来被确诊为格林巴利综合征。
“现在儿子每天跟我一起在医院陪他爸爸。”赵女士说,原本她在医院照顾丈夫,儿子在家上幼儿园,但看到别的小朋友有父母帮忙做的亲子作业,儿子心里就有些伤心,不太爱去幼儿园,赵女士就只好把儿子带在身边,一边照顾丈夫,一边照顾儿子。“他在这里也能和我做伴,现在一切都在好转,都会过去的。”赵女士微笑着说。
文/图 本报记者 刘静 匡雅慧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刘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