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官帽商人"查出近8万人次 国企成重灾区(图)

2014-09-27 08:16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戴着政府的帽子,拿着企业的票子,屡被禁止的“红顶商人”,仍在编制内外自由游走——最新数据显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共排查出党政干部在企业兼职近8万人次,完成清理约5.5万人次。

  2013年10月,中央组织部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任职)问题的意见》,其中规定“现职和不担任现职但未办理退(离)休手续的党政领导干部不得在企业兼职(任职)”,各地掀起集中规范清理行动。

  江苏省排查出5374人,4726人退出;山东摸排出 7640人,已清理规范6038人……在集中规范清理干部到企业兼职期间,全国各省区市共排查出党政领导干部企业兼职近8万人次。左右逢源的“两栖人”,不得不做出“取舍”。

  在这其中,吉林省副省级“灰顶商人”清理最引人注目。三名原副省长违规担任地方银行、担保公司或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董事长,1人因个人严重违法违纪被处理,另外2人均辞去在企业兼任的职务。

  金融机构并非兼职官员的“唯一选择”,城投公司、地方融资公司同样是一些党政干部热衷的去处。近年来,多地都曾被曝政府官员在城投公司兼职的问题,例如内蒙古赤峰市一副市长就曾兼任赤峰市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

  在一些市区县的融资平台公司,掌门人往往都是“红顶商人”,由副市长、副区长、副县长等兼任 ,公司关键岗位负责人也往往是当地政府部门负责人,甚至职能部门或事业单位“两块牌子、一套班子”。

  根据2013年年报数据显示,曾经在党政机关或者公检法系统有过任职经历的官员独董超过900人,这些独董分布在约800家上市公司中,也就是说平均不到3家上市公司就有1人次的官员独董。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廉洁研究与教育中心主任任建明教授说,党政机关货币化工资水平与国企相比有很大差距,利益驱动下,干部有利可图,企业借权生财,自然“一拍即合”。

  “从目前曝光的情况看,多轮‘禁令’都未得到严格执行。”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说,一些退休的党政干部通过进入协会、高校等办法巧立名目,采用“曲线策略”在企业兼职,一些干部超标准、超编制配备公车,“借道”企业登记产权,长期借用、调用的案例不在少数。“归根到底,企业所需是干部的‘人脉关系’和权力影响力。”

  据新华社

  ■揭秘

  不上班只拿钱的“影子员工”

  是如何被官员塞进国企的


  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刘铁男因涉嫌受贿3558余万元日前公开受审。其中一个细节引人关注:在长达6年多的时间里,国有控股企业广汽集团安排刘铁男之子吃空饷、收股份,未到岗挂名领取薪金就有121.306万元。在国有企业公开招聘“一岗难求”的今天,“影子员工”是如何顺利进入国企的?

  ——内部招聘,心照不宣。一位央企人力资源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公司每年招聘会实际分两部分进行,一部分是公开招聘,依据考试、面试成绩等择优录取;另一部分,则是为公司各种关系户预留职位的内部招聘。

  ——利益输送,各取所需。聘用不上班只领钱的员工,最终意图还是“上面有人好办事”。安徽省农发行副行长操良玉落马前,也安排其弟操良奇至安庆市一棉业公司任职,领工资同时还获得174万元干股分红。作为回报,操良玉在国家政策性贷款中“大笔一挥”,放行了不应获得授信的企业。

  ——虚造黑户,挤占编制。选人用人的不透明,还滋生了虚报职工数的贪腐空间。比如,重庆某国有矿业公司干部周杰就利用职务之便,故意造假,靠虚报4名已离职员工仍在岗,骗取“吃空饷”约30万元,被以贪污罪判刑11年。 据新华社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林永丽]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相关阅读

官帽商人 国企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