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热背后:居民爱把分类工作留给保洁员

2014-09-30 07:55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9月25日,由废钢制成的黄金巨龙、擎天柱、钢铁巨鳄等雕塑扮靓了第三届国际循环经济成果交易博览会,不菲的售价也以最直观的方式告知大众:垃圾真的可以变黄金。事实上,早在2000年,北京、上海等8个城市更是被确定为全国8个垃圾分类收集试点,但14年来取得的效果并不明显。

  青岛的垃圾分类从热热闹闹开场推广至今也一年半有余,效果又如何?分别由居民、保洁员和垃圾清运方负责的前三次垃圾分类环节执行得怎么样?记者走访了在青岛市最早实施分类的市南区10个街道的15个小区,试图找出其中困难并为岛城垃圾分类的推进提供有益参考。

  一次分类 环保“模范”是个外国友人

  “众人分类一条心,垃圾也能变黄金”,“要想垃圾变成宝,分类回收不可少”。这两天,红色的条幅醒目地悬挂在市南区徐州路周边小区的墙上,意在提醒周边的居民参与到垃圾分类行动中来。

  9月1日,作为垃圾分类收集试点的市南区,新增 6.5万户居民。截至目前市南全区10个街道办已有13.8万个家庭参与垃圾分类工作,政府投入发放家用垃圾桶27.6万个,家用垃圾袋约9036万个,设置室外垃圾投放点6574处,室外分类垃圾桶18600个。一场社区环保战役已经全面开始了。

  自2013年正式实施垃圾分类以来,新贵都小区保洁员解来奎和妻子王艳红多了一个身份:垃圾分类指导志愿者。他们的一天是这样度过的:早上7点至9点守着垃圾桶指导300个住户分类投放垃圾;上午打扫小区院落卫生,中午清理楼道,期间不间断巡视垃圾的分类投放情况;下午2点至5点集中分拣12个垃圾桶里的垃圾,并把桶按时拖至指定的地点等待环卫工人收运。

  在市南区,这样的垃圾分类指导志愿者有1392名,他们的活儿,十分不轻松。

  “刚开始的时候,基本要我们完全重新给垃圾分类。”解来奎说,为了提高分类效率,他和妻子不得不苦口婆心地“见一个讲一个”,一年过去,这个中高端封闭式小区也仅有一半居民的分类做法能基本过关。

  在一些开放式小区 ,垃圾分类情况更差。秀湛路社区就是临街的开放式小区 ,人员流动性大,十几个垃圾桶分散在两条街上,保洁人员李大爷说,他不可能一直守在一个桶前,一时不注意就有人乱投放,再加上拾荒者乱翻垃圾桶,导致他们的工作量很大。

  据2013年5月 1日《青岛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居民生活垃圾分成六大类,分别是餐厨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以及装修垃圾、大件垃圾,前四种应该分别投放到绿色、红色、蓝色、灰色的垃圾回收桶中,而装修垃圾、大件垃圾实行预约登记上门收集制度。

  但记者在银都花园、云霄路社区、天福苑小区、云南路小区等多个小区随机翻看垃圾桶发现,垃圾投放并不规范,即使正确放入厨余垃圾桶(绿桶)的绿色垃圾袋,有半数仍是“大杂烩”。在银都花园的垃圾桶内,纸药盒、饮料瓶、蛤蜊壳和苹果皮混合在一起,而在云南路小区,几片尿不湿则赤裸裸躺在厨余垃圾桶里。

  在解来奎印象中,新贵都小区里垃圾分类做得最好的是一个“外国友人”,他不但把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分开,还分出了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在他家的墙上挂了一排塑料袋,每个上面都标记了类别,有瓶子、报刊纸张、玻璃、金属等。他每次看我重新分拣湿臭的垃圾都要感叹说,这不是你应该做的。”这个外国人对保洁人员的“体贴关心”让解来奎挺感动。

  二次分类 常常为一次分类“善后”

  外国友人毕竟只是少数,各小区里首次分类不那么成功的“大杂烩”垃圾,常常得让保洁员解来奎们再次动手分一次类,这大大加重了他们的工作负担。

  新贵都另一名保洁员田大哥告诉记者,当初接手垃圾分类的时候,本来是通知他们负责二次分类,即指导监督居民把已经分好类的垃圾投入到相应颜色的归类桶中,但他们往往要为居民们做得不到位的第一次分类“善后”。“居民们投放来的分类垃圾袋,一多半要我亲自打开袋子重新分一遍。这个本来是你们每个人应该做好的,不能干着干着我们就成了保姆了。”

  市南区城市管理局副局长连锋对这一现象也十分无奈,“让保洁人员去分拣垃圾是下策,他们更重要的任务是指导和监督,甚至在大家都自觉分类的时候,他们都没有存在的必要。”

  除了保洁员,小区物业和楼组长等志愿者也是推动垃圾分类的重要一环。

  根据青岛市的有关规定,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设施、容器的设置实行责任人制度,有物业管理的住宅小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工作,由物业服务企业负责;而在没有物业服务的住宅小区,垃圾分类工作则主要由指导志愿者、楼组长等负责监督实施。

  记者走访发现,在2013年市南区推广垃圾分类的的215个封闭式小区中,分类效果要与物业的重视程度密切相关。香港中路绿岛花园小区,物业公司专门腾出2个停车位的区域建设了“垃圾分类收集投放分拣点”,保洁员谢家民告诉记者,分拣点的建立不仅方便自己集中分拣垃圾,还能起到宣传教育作用,“大家都往这里投,你投不好也会觉得不好意思。现在85%的人都能投放准确。”

  在新贵都小区,广厦物业公司每个月按照各单元的分类统计情况张榜公示,“该鼓励就鼓励,该警告的时候就‘温馨提示’,让大家知道自己分不分类都是有人在关注这件事的。”广厦物业颜秀琴说。

  但是,在住户相对较多且保洁员人力有限的小区,居民投递的垃圾连基本的投递准确都比较困难。在闽江路一小区工作的保洁员田先生坦言:“两个人负责十多对垃圾桶,还要打扫院落和楼道卫生,跑来跑去,根本忙不过来,哪有那么多时间分类啊?”

  为了敦促物业公司做好垃圾分类工作,连锋告诉记者,目前已经把物业公司的分类情况纳入考核范围,做得不到位的物业将在诚信档案有所反映。但市公用局环卫处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了可能存在的困难,“物业诚信档案由住房主管部门负责,在协调上还有工作要做。”

  对于没有物业服务的小区,街道招募的垃圾分类志愿者成为二次分拣的主要力量。但目前的志愿者队伍年龄普遍偏大,且缺乏稳定性。

  三次分类 有时“败”在转运环节

  按照垃圾分类的基本工作流程——前端分类收集、中端分类转运、末端分类处理,不少居民对于末端分类收集的垃圾到底去哪了仍有质疑。在记者走访的小区中,几乎都有居民提出“曾看到垃圾车混运垃圾”的意见。

  新湛路68岁的垃圾分类志愿者李大爷分拣垃圾一年了,最让他接受不了的是“环卫工人当着我的面把两桶不同类的垃圾倒在一桶里拉走了。”李大爷坦言,这样的做法非常打击工作积极性,“有居民问我,都混运了,你还分什么呢?”湛山街道办事处城管科科长于军告诉记者,“根据管理办法,严禁混运垃圾,发现一起混运,就处理一起。前几天刚刚开除了一个混运的环卫工人。”

  市政公用局环卫处赵华国认为,之前可能存在一定误解,“给大家分发垃圾桶、垃圾袋,宣传动员的时候,专业的运输车辆还没有到位,这期间还是采用原来的运输方式,但是车辆到位以后就全部分类运输了。”

  赵华国告诉记者,市南收运的垃圾先分类运送到楼山河垃圾中转站,经过初步分拣压缩后,然后再由全密闭的大型垃圾压缩车送到小涧西处置场。根据规定,市环卫部门也为六大类垃圾的处理确定了不同的处理方式,厨余垃圾运输到小涧西生活垃圾堆肥厂处理;餐饮垃圾进入餐饮垃圾处理厂厌氧消化处理;其他垃圾进入小涧西焚烧厂焚烧处理;装修垃圾进入装修垃圾厂综合处理;大件垃圾进入大件垃圾处理中心综合处理;有害垃圾进入有处理资质的单位处理。

  公开资料显示,我市目前共有垃圾填埋场7座 、生化处理厂2座、焚烧发电厂1座 、餐厨垃圾处理厂1座 ,日处理规模近6500吨。连锋告诉记者,目前市南平均每日收集的厨余垃圾在30吨左右,相对于堆肥厂每日150吨厨余垃圾的处理能力,这些湿垃圾还比较少,如果能把垃圾分类做得更精确,将有利于提高堆肥和燃烧效率。

  连锋坦言,如何提高居民分类意识、把垃圾分类一直持续下去是他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在试点推进相对稳定后,顶层设计是肯定要有所改变的”,但环卫人员也必须尽心尽力,特别是居民从源头上的主动参与其实是最重要的。

  送奖品,印扑克,开微信群……

  为宣传分类啥招都想过

  今年8月 ,中日垃圾分类处理技术及政策研讨会在青岛举办 ,日本龙谷大学金红实博士在会上提出:“在不转变观念的前提下,垃圾处理能力的提高会加重财政负担。”政府也意识到,要做好垃圾分类,关键还是在于居民环保意识的增强,为此相关部门也想过许多办法。

  2013年市南区垃圾分类工作启动以来,宣传即被置于突出的位置。市南区从街道、社区 、物业三个层面进行引导宣传,截至2014年7月 ,累计开展宣讲276场,在每个社区开展分类知识趣味竞赛,参与人数17200余人,垃圾分类宣传牌、广告栏也随处可见。

  在记者走访的65位居民中,全都知晓所在小区正在进行的垃圾分类,但是对于怎么分,居民尚存在认识盲区。当记者询问绿色垃圾袋可以放何种垃圾时,绿岛花园的林女士回答,“绿色应该是放可回收的吧?”而银都花园张大妈则说,“我把《市南区垃圾分类指导手册》贴在俺家冰箱门上,但是扔垃圾的时候也就顺手扔了,记不准确哪个该放哪里。”

  作为最早实行垃圾分类试点的街道,湛山街道办事处城管科科长于军对于社区宣传的作用并不乐观。“我们投入了不少的人力物力通过有奖竞答等活动去推广,参与的人也不少,很热闹,但效果非常有限。很多人就是答题拿了奖品,回头该怎么样还怎么样。即使有了分类意识了,转化成具体行动又成了新的问题。”

  新贵都小区的保洁员解来奎也为居民欠缺分类意识而犯难。他仍然记得,去年垃圾刚分类的时候,有个经常见面寒暄的大姐没有分好,他“很尽责”地提醒了一下,结果直到现在对方见面“都不搭理我”。“还有的瞪着你甩一句‘你谁啊?毛病!’”,解来奎说,“咱就是个保洁员,人家是业主,人家就是死活不分,咱也不能强制人家。”

  此前,有街道办事处曾希望通过补贴水电费的形式对分类工作突出的小区和家庭进行奖励,从而鼓励居民精细分类,但最后不了了之,“补贴水电费不是我们城管部门可以协调的,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实施起来有难度。”于军说。

  连锋告诉记者,市南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推进办公室不得不绞尽脑汁去尝试更多的宣传策略。包括在幼儿园、中小学校开设垃圾分类课程、建立微信平台向市民做宣传等等,甚至想过给居民专门制作扑克牌、围裙等等,印上分类内容分发给居民,“可以说想尽了一切可以宣传的办法。”

  但在安丰英看来,宣传只是改变居民意识的一种途径,更根本的要靠立法。在日本生活二十多年的安丰英认为,日本垃圾分类之所以卓越,很大原因在于日本法律对乱丢垃圾的严惩,“在公园里就可以看到‘乱丢垃圾罚款100万’的标识,是真的会罚款。”安丰英说,如果居民在生活区乱丢垃圾,小区管理者会通过监控看到 ,第一次作为警告会把垃圾挂回你家门上,之后如果再犯,就会被罚款。

  文/图  本报见习记者 李兴丽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李敏娜]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